|
|
发表:2001/9/28 6:29:33 人气:836
|
楼主 |
一八一二序曲
柴可夫斯基的众多作品中,《1812序曲》可以说是最为人所知的。此曲是柴氏应邀所作,其内容是表现一八一二年反法战争的胜利。场面极为宏大壮观,气氛热烈,于其中可以听见刀光剑影,枪炮齐鸣。 这首序曲用的是奏鸣曲式,在序奏里用的是一首宗教歌曲《上帝保佑你的子民》,缓慢的进行,庄严肃穆。随着力度的渐强,速度的加快,情绪逐渐紧张,在威严的军鼓中,圆号与木管吹出了骑兵的主题,乐曲进入了呈示部。这部分就是战争。旋风般进行的旋律,抽搐一样的节奏,小号响亮的吹出法国国歌《马塞曲》的片断,则是拿破仑军队的骄横不可一世。在鏖战的间隙里,插入了俩个抒情性的副部,一个宽广深情如俄罗斯广袤的原野,一个则是民歌,欢快活泼。展开部,是战争的白热化的进行,人嘶马鸣,刀剑相击,硝烟弥漫。激烈的战斗一直延续到再现部,音调转入低音区,小号吹响的《马塞曲》变的支离破碎,全无生气。那是战争胜利的预兆!此时一连串的下行音阶,带出了辉煌的结尾。用的依然是开始的赞歌,但由全体乐队加入军乐队齐奏,并把教堂的钟声加了进来,仿佛是人们从四面八方拥上街头,庆祝战争的胜利,最为激动人心的是军队的大炮也来助兴,隆隆的炮声与乐队全奏教堂钟声汇成一幅壮丽辉煌,威武庄严,气势宏伟的音响画面!乐曲在响彻云霄的齐奏俄罗斯国歌声中结束。 记得最早接触这首序曲,是在一家音响店里听的一张雨果公司的发烧碟里,那是片断。感叹于它的炮声是那样的惊人心魄,从炮弹出膛的一刹那,到落地爆炸的訇然巨响,巨细无遗的一一展现,在音响店里看着扬声器做前后剧烈的活塞运动,那一刻印象极深。以后陆续收集了不少的版本,现在还保留的是俩个,一张是CBS的马泽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版,一张是DECCA的阿什肯那洁指挥俄罗斯歌剧院交响乐团版。这俩张各有偏重。马氏的版本侧重于演绎,节奏控制的相对舒缓,气息更宽广。而阿氏的版本则是音响效果非凡,在编制上加入了一个合唱团,结尾的炮声更是现场录制的真炮声,气势惊人。 |
|
|
-----------------------------------------------------------  咬人的老虎不会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