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1/10/16 13:34:45 人气:213
|
楼主 |
拿工资的尴尬
我们生活在一切都在变革的时代,拿工资自然也顺应了这个潮流,改由到银行去取。这就给我们这些生活在“穷文化”单位的人带来了无限的尴尬。我这个工龄近三十年的文化人每月拿到手的工资仅二百余元,每月当我将取款单递给柜台里面的银行小姐时,她都要带着几丝狐疑的眼光看着我,我读得出里面的内容:你四十好几的人咋会这低的工资,莫非是冒领的吧?或许是因为在单位不好好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被扣去大半工资乎?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由得低下头,生出万般尴尬来。
有一次,我又去银行取工资时,发现里面是一个新换的小姐,她拿着我的取款单,用特殊的眼神盯了我一会,问:“你就是汤礼春?”
我点了点头,她又问:“你是个作家?”我说谈不上,只是爱好而已。她莞尔一笑道:“你写的几本书我家里都有。”
我有些受宠若惊,尽管是在我们这座不大的小城,有我写的书和知道我的人却并不多。她又问:“你的工资咋这么低呢?是辞职专门在家写作而发的生活费吧?”
我摇了摇头,想解释,又觉得不妥。难道去跟她说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地位的衰落,或是说财政拨款就这么多,僧多粥少!不管咋解释,都会被人视为一种牢骚,或是对领导者的不敬,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我只有苦笑而已!
最令人尴尬的是去取工资时遇上别单位的人也在取工资。看见人家年纪轻轻的都是填五百、六百,我真不好意思去填我那一份工资单。有一次,由于好奇,我翻了一下某小学的工资表,只见大多都是五百元以上,我不由得对教育单位刮目相看。曾几何时,文教一家,排列一起,都是同样的地位和命运,而如今,则大不可比也!
我们单位有几个年近60的老文化人,每月的工资总是250元左右,他们常戏称是“二百五”的队伍,我知道这话中的苦涩,他们都是一技之长的文化人,却比在银行工作的儿女少一倍以上的工资,如此看来,他们的人生不就有点“二百五”吗?
有一次,一个老文化人去取工资时,照全部工资数填上254元,银行小姐将取款单退了出来,说:“你就填250吧!卡上总要留几元吧!”老文化人不依,那小姐生气道:“就这几元钱,你还……”老文化人道:“你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这几元钱可以当一天的菜钱哩!”
弄得那个银行小姐很是尴尬。
我听说此事后却大为感叹道:“这是我们文化人的尴尬!”
于是老文化人们都催我写此文,向社会呼吁一下:文化人拿工资不需要改革,还是在自己单位拿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