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1/10/17 15:08:06 人气:392
|
楼主 |
读《秋》
--秋-- 惨澹的长天扳着脸望下瞧着, 小院里两株亭亭的绿树掩映着。 一阵西风吹来,他们的叶子都颤起来了, 仿佛怕摇落的样子—— 西风是报信的? 呀!飒飒地又下雨了, 叶子被打的格外颤了。 雨里一个人立着,不声不响的, 也在颤着; 好久,他才张开两臂低声说, “秋天来了!”
1920年8月,扬州作。
那天在家闲着无聊,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一看是《朱自清经典》,虽然是经典,可是因为不是很有兴趣,所以一直没有那样的精力看下去,买回来之后就一直闲置在书架上,完全是当成一种摆设。一边想着一边随手一翻就翻到了这篇《秋》的。向来对诗不精通,也不是很喜欢,因为很多诗尤其是现代诗看过了之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所以有些时候有意识的逃避诗,但是这篇朱自清的秋我看懂了,想起网友的一句话,真正流传千古的文字一定是平凡中的永恒,当然原话是不记得了,这是我自己总结的。
言归正传,谈谈这首诗,如果这首诗给一个历史学家,或者是什么语文老师之类的分析,一定说这首诗有什么寓意,或是与当时的时局有什么关系,而我宁愿简单的想象这样的一种意境。在扬州那样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地方,在一个很普通的小院落里,秋风初起的时候,在潮湿的长着青苔的石板台阶上,一个人抬着头看着有些阴沉的天空,还有院子里被飒飒秋风吹的乱颤的树。试想一下那样的心境,何等的寥落,何等的凄凉。
那天也是那样一个惨澹的天,也是秋风飒飒的时候,帘外雨潺潺,台灯下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一股孤独的感觉从心底冒了出来,也许秋天真的来了,孤独的……
|
|
|
----------------------------------------------------------- 天--凉--好--个--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