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1/10/17 21:19:11 人气:441
|
楼主 |
感受周庄
当我们徜徉在周庄狭窄的街市上,坚硬的脚底敲击着坚实的青石路面叮咚作响。风光旖旎,游人如织。十几小时前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爆炸声显然没有扰乱这里的宁静,在周庄,我心里沉甸甸地装着纽约、装着曼哈顿。 周庄距上海极似曼哈顿到纽约。曼哈顿的纸醉金迷,奢靡至极,是我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中得到的。一个座望太平洋,一个背倚大西洋,相似的地理位置却造就截然不同、风格迥异的两种文化:一个是大都市,一个是小乡村;一个是世贸渊薮,一个是水乡泽国;一个是先进的工业文明,一个是传统农业文明;一个代表财团、财源、财富,一个体现民居、民俗、民风。 在周庄,你可以依稀感受繁华,但不是繁荣。八百年的历史要久远于美利坚的历史,但周庄是被历史的车轮落下了。周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说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周庄却守得清苦,耐得憔悴,苦心孤诣经营着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产业。已经21世纪了,虽然历经冲去,但弹丸小镇依然只见舟水马龙,不闻马达轰鸣;摇橹泛舟,沿街叫卖,些许蓝布花衫已成为摩登时装的点缀了。 周庄个中三味,我在细细地揣摩着。 周庄的守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思路。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工业文明是发达的。而因循冥顽的,以周庄、甪直、同里为代表。那些日进斗金、快速致富的产业冲击着周庄人的心灵。试想,周庄如果稍稍发挥一下区域优势,搞成工业开发区,那么,象三毛、阳光等大型企业是少不了的。昆山的台资模式,张家港的保税区模式,江阴的华西模式,周庄理应不会落后。然而,周庄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终于有所造诣。在经济上,纽约之于华盛顿已属张扬,曼哈顿在纽约更是独领风骚。弄个世贸中心,结果一直不得安宁,七八年间,仅世贸中 就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爆炸事件。这次终归功德圆满,修得正果。而周庄的茶楼酒肆,市井巷弄,创造了财源滚滚,商机无限。 周庄的怀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文化思考,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占了苏浙沪一带,长江三角洲沦陷,枪炮声不绝于耳。周庄依然静静地躺在这里,虽然繁极一时,此刻却悄无声息了。试想,如果周庄不甘寂寞,提出激扬的口号,主动成为上海的卫星城,接受大城市的辐射,那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周庄的谦逊内敛使自己得以延续。纽约曼哈顿应属文化荒漠,世间诸多优秀文化荟萃其间却不能兼收并蓄,相得益彰。塑个自由女神像,处处标榜自由民主、颐指气使,飞扬跋扈,如今落个灰头土脸,尴尬不已。而周庄,双桥安在,两厅仍存,或道或佛,亦庄亦谐,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周庄的执着,给我们留下了理性的哲学思辩。周庄的定位必然是经过长期的争鸣和讨论的。左的右的,儒家商家,保守派激进派,经济型文化型,不一而足。应该说,周庄是坚持以我为主的。需要创新时,她在明代便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因而有了官位显赫的张氏,富可敌国的沈氏;需要继承时,在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扬弃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曼哈顿之于纽约,纽约之于美国,极似美国之于世界。美国是有思想的,但没有思想家,也没有哲学家。它可以包揽诺贝尔的各类自然科学奖项,而对于有着人文哲学色彩的文学奖、和平奖却鲜有问津。曼哈顿今天的发展仿佛是不需要哲学的,它们总想“兼治天下”,却总难做到独善其身;总是想治国安天下,却总难做到修身齐家。驴象之争湮没在轰然坍塌声中。世贸中心的倒掉,意味着什么呢?周庄的崛起,一种由出世到入世的理念。 周庄的经济地位、文化品位和哲学定位,在上一世纪使之幸免于兵燹,完存于硝烟。在新的世纪,周庄以水的胸襟,乡的情怀,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曼哈顿在废墟中忙碌着,他们依然在思考如何报复,如何打击,穷兵黩武,大棒当头,何时了了! 到周庄,你绝无一种“到此忘机”的感觉,她留给你一个不很沉重的思考。她是一种隽永的小品,一种古朴的自然,一种别样的心境。
2001年9月12日初稿周庄宾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