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2/21 14:18:27 人气:473
|
楼主 |
分手也不痛
分手,好像总是痛苦凄凉的事情,其实未必如此。那种痛是你分手以前想象出的痛。情侣之间,“爱到尽头,覆水难收”,无可挽留之际,不免又偏偏想起对方的许多温柔,于是肝肠寸断,死去活来,实际是对爱情本身的一种留念,而不是对失去的那个人本身。
人在失去一种生活的时候 ,难免会陷入精神和肉体的空虚之中。于是,就自我缠绵绕。当你走过去后,你再回过头痛来,你会发现,这次失落和往常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我在离开他那段日子,经过支离破碎的挣扎之后最清醒的感悟。那样的日子里,他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们见面的时间虽然很少,但我的整个生活全靠他的爱支撑着。无论我做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最重要的是得到他的认可。在每一个我等他的夜晚,我总是把自己修饰了又修饰,惟恐我身体上任意的一个破绽,会造成他对我本身的反感和不满。我认为我生活在爱情里面,忽略我对爱,对生活一厢情愿的理解。
佛家说,爱、憎、离别都是人生的大痛苦,由爱生憎,由憎而生离别。离别之时,好像所有爱憎都要勾销,但彼此的心灵、生命委实已托付在共同的岁月中,又怎能匆匆抹去!仔细想来,爱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只存在在一个人的行为里。有一天,他说,我和你不合适。我才突然明白,痛也是虚无缥缈的。在我痛哭的每一个晚上,我告诉自己,要好好活着。于是,一切都烟消云散。
鲁迅的《伤逝》,正是我所读过的恋爱故事中,最凄美、最销魂的一篇。小说写到“我”即涓生向子君提出分手时——“我同时预期着大的变故的到来,然而只有沉默。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出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期待浪漫,但无法共同面对艰苦、琐碎的生活,浪漫终于难以为继,而且变成了更大的包袱。
不过,这毕竟是世纪前叶的故事了。现时代的都市情爱,摆脱了物质之累,也没有肺结核这个黛玉病做可怕的背景,分手的方式该是轻松洒脱许多了吧?
记得20年前有首流行歌曲,名为《恋曲1980》的,在今天看起来,其爱情态度可谓先知。歌中写道:“你曾经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你不属于我,我也不拥有你,姑娘这世上没有人有占有的权利,或许我们分手,就这么不回头,至少不用编织一些美丽的藉口……”这是在热恋之中,就已预感着分手了,它好像是对于海誓山盟的传统爱情的反叛,却也道出了爱情本身就充满变数、难以预测的真实。
既然如此,分手可以表现得很友好很温情。同一个歌者的另一首歌,名为《告别的年代》,有这样的句子:“道一声别离,忍不住想要轻轻地抱一抱你,从今后姑娘我将在梦里,早晚也想一想你。”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泪雨倾盆,也不是斩钉截铁一刀两断,而是余音袅袅珍重再见。
细细想来,这样的分手反而是最健康的一种。其实它是有所前承的:相恋的人尊重对方个性的完整,彼此不加拘束,当感到性情不合,或因时势所碍,分手在所必然,便不做勉强,自然分开。这里的温情,当然不是为着体面的有意设计,而是对共同生活的珍惜和怀念——真正的爱,即使没有结果,也应当是滋养而不是伤害,应当令人怀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