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4/4 4:20:54 人气:151
|
楼主 |
扫墓踏青清明节 --转
扫墓踏青清明节 阳历4月5日前后是清明节,这时春光明媚,万物滋生,正是开始茶叶 采摘、水稻播种、春蚕孵化的农忙季节。清明又是怀念先烈和祖先的节日。 清明节习俗与古老的“上巳”和“寒食”有关。 早在周朝,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这一天人们要到水 边祭祀,并用东流水洗洗身子,还要在水边举行“执简(竹片)招魂”仪 式,免除不祥,叫做“祓除”或“修禊”。从魏晋时起,这种活动固定在 三月初三。还要用一种椭圆形、带把手的浅木盘作为酒器,名叫觞。把盛 着酒的觞放在水上飘着,人们站在水边,当觞流到面前时,便捞起来把酒 喝了。这叫“曲水流觞”,它代替了从前的“执简招魂”。东晋书法家王 羲之在《兰亭集序》里就记载了这种仪式。唐、宋以后,三月三就成为人 们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日子。 寒食节比清明节早两天。它的来历据说是纪念介子推的。相传春秋时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 19 年,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跟着他,功劳很大。 有一次在流亡途中,重耳饥饿难忍,介子推悄悄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送 给重耳。重耳知情后非常感动。后来重耳回国继位,史称晋文公。可是他 在封赏功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携带老母躲进深山。晋文公用放火烧 山的办法想逼介子推出来加以封赏,不料介子推始终不愿出来,同老母一 起抱着树被烧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节操,在 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不准点火烧饭,只吃冷食。这只是历史传说,实际 上寒食禁火,早在周代就有了。 清明扫墓早在秦以前就有,到唐朝时盛行。北方重在祭祀祖先,修缮 坟墓;南方往往借祭墓的机会,踏青郊游。在江苏、浙江一带,清明吃青 团、红藕,含有寒食的意思。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