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4/17 22:43:00 人气:464
|
楼主 |
痞子妄语之___女人篇
女人,人类永恒的时尚晴雨表,永远的人文风景线。 千百年来,女人的故事美丽动人、数不胜数。纵观女人时尚发展史,我认为女人基本上走过了美女、才女、酷女三个阶段,现正处于Q女鼎盛时期。如果再向后预测,可能是裸女时代(此非吾信口开河,有时下渐露端倪的绘身衣、裸体写真以及女子裸纹、演员裸奔等为征兆)。这里,我对美女、才女、酷女和Q女妄加评判,乃一家之言,有得罪之处,祈谅之。 美女:想说爱你不容易 美女乃人之共爱,爱江山更爱美人,皇帝老儿尚且如此,况吾辈凡人乎!于是,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目者消得人憔悴,这似乎已成千古常理,不可逆转。 古时的四大美女在芸芸众生中如鹤立鸡群,成为男人魂牵梦绕的猎物,更成为当时女子和以后所有女子的永久心仪。一池春水搅动整个江湖,看来,男人、女人的事儿说简单也简单。 西施、貂婵、王昭君、杨玉环被誉为中国顶级美女,自有其赏心悦目的超常之处,但她们的美之风格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与当时男人审美观点和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时尚气息”。四大美女在当时各领时尚风骚,迷倒天下红男绿女。“东施效颦”、“燕瘦环肥”、“昭君出塞”等诸多美丽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其原动力还不是在于她们的天生丽质! “西貂王杨”当然不会有衣食之忧,因为她们身边有如蚁似多的男人像卫星一样围着转。这种情况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可见男人的进化速度很慢。今天美女时尚仍有很大的热度,她们虽说不上个个锦衣玉食、出车入伺,如果愿意,“一变坏就有钱”的游戏规则似乎不会令她们太失望。 上帝是公平的,赐予了美貌,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再给予内秀,如果有例外,那也属上帝打哈欠时一不留神的失责之误,侥幸造就出为数极少的人间精灵。所以,姿色可人的美女往往修为平平,甚至糟得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嘛!君不见我们的学校教育过程就如一场选美马拉松比赛,只不过运动规则有些特别,“冠军”往往是最先被淘汰出局、娇喘吁吁的“美女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多是相貌平平的女人,虽与“美女桂冠”无缘,但她们拿到的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秀奖。这里,可能是美女外界诱惑太多的缘故,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再加上她们有恃无恐(指姿色自信力),很容易心有旁骛,一脑多用,导致“气血不足”而败下阵来,虽拥有阶段性的肌肤美色,却与永恒的内秀美失之交臂。 美女最怕的是时间,因为它时刻不停地无情刮削着美女仅有的面皮资本,人老珠黄、风光不在的恐惧使她们自欺其人地大把大把地吞服“仙妮蕾德”、“朵尔”,不惜血本的往脸上倾倒各种化妆品,她们的面皮成为引发“化妆品世界大战”的“巴尔干火药桶”。美女最欣赏的也是时间,趁青春还在、姿色撩人时捞一把,敛财挥霍,享尽口舌之欲和物质之愉。因此美女的眼睛多数往上看,若能俘虏到风流倜傥的异性,也属于打草得兔子式的捎带收获,最重要的是对方要金光闪闪、腰粗气壮,成为她们随身的ATM.感情么,说有就有,说没就没,一切都是钱说了算。 才女:明月几时有 说到才女,狭义的解释就是将风花雪月信手拈来皆可寄情喻物,制成精神大餐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如凤毛麟角,属于稀有物种,对我们来说有种不食人间烟火、与世隔绝的神秘感。几十年或几百年才出现一两个的真正意义上的才女,此境如旷世才女李清照词中所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广义上的才女指不同于常女子的女人,包括今天的女强人在内。这个范围就大了,暂不在本文涉猎之内。 才女作为朋友尚属人间极品,若作为终生爱人,恐怕有些欠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烦扰在她们面前可能会变成标点符号的party或宫商角质羽的联欢,可你又不能真的不食人间烟火,若想让才女帮助你料理,可能成功的系数很小。 如果你一定要和才女结合,除非你对她有俯首贴耳的崇拜,宁愿为她付出一切,为她的事业发展壮大作出卓越的贡献,且甘愿作陪衬。否则,就有些不妙了。 好在这种狭义上的才女为数极少,对男人所构成的威慑并不大。 酷女:有过一段往事 COOL(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流行于昨日,是即将到站的一辆时尚列车,今天留存的已是余温了。酷退居二线,无奈的让位于呼啸而来的Q时尚,仅被一批触觉有些迟钝的少男少女簇拥着。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有时还会被那些板着面孔、透着傲慢的酷女绊个正着。这种故作冷漠、叛逆、狂傲、神秘的酷时尚,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在此不作赘述。如果哪一天我们对COOL感到生分了,就想一想歌手王菲,她曾被美国《EQ》杂志评为全球最酷的女性。再就是带动欧美酷风流行世界的麦当娜。 Q女:我哭我笑我痴我癫我狂 酷正被时尚规律新陈代谢,黯然地降温。人们的眼睛不再向他们聚焦,少男少女也喜新厌旧,争着扮演“笨小孩”,将Q装扮在身上。Q取代COOL的王位,主宰今天时尚舞台。它是cute的简称,来源于日本,意为可爱的、好玩的、纯真的、玲珑的、漂亮的。也有人将之汉化为“蔻”(取意于成语豆蔻年华)。 Q的流行与日本电视剧、动画片以及日本歌曲风靡大陆有关,“培养”了一大批哈日族,他们对“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凯帝猫”和“藤原纪香”“木村拓哉”等极度痴迷与崇拜,迷恋于“小小的可爱”和“小日本情调”。于是,满街上盛产活蹦乱跳的怪小孩、笨小孩(当然是少男与少女装出来的),故作天真与可爱。我认为《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走红与日本的Q风登陆有很大的关系。那位有点任性、有点乖张、有点疯狂、可爱纯真的“小燕子”成了中国的“宠”物精灵与“凯帝猫”。 COOL追求的是另类,Q追求的是可爱,我认为它们的区别不是很大,都是显示个性,争夺别人的眼球呗!如果有差别,那就如将麦当娜的真皮刺青改变为刺青贴纸或彩色纹绘;由凶猛恶鹫变为温柔美丽的蝴蝶或温馨可人的花朵;从酷黑的唇彩到靓丽温柔的“雾光唇”“水晶唇”“幻彩唇”;鞋子的色彩由黑灰的基调跳跃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令足下不再生“灰”,而是出彩;连随身悬挂的饰物也从以前唱主戏的十字架、环型玉换成憨态可掬、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或不伦不类、惹人发笑的“大头皮鞋”。…… Q女色彩斑斓、笑容灿烂、眨着眼睛、吮着手指向我们走来,以“今天20,明天18”的香皂速度越来(用)越小,进入奇特的“后儿童时代”。Q女正以装嫩的方式梦想着留住青春与活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