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7/30 16:48:51 人气:278
|
楼主 |
★走进南泥湾★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陕北有个地方叫南泥湾。四十年代,由马可作曲、贺敬之作词的著名歌曲《南泥湾》,热情歌颂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从侧面反映了以南泥湾为代表的边区大生产运动,彻底粉碎国民党对我边区的经济封锁,为抗战胜利和延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的历史事实。从此这首歌就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当然,南泥湾这些深奥的文化内涵是我长大后学习了历史才知道的。最早接触的是歌唱南泥湾的歌曲。从此对南泥湾就充满了向往。后来我又考入了延安大学,在革命胜地求学四载,壶口瀑布、万花山、黄帝陵、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等诸多景点艘目睹欣赏过,唯独南泥湾没有去过。
七月中旬赴省城考试,归途中有幸去了趟南泥湾,留下了颇深的印象。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45公里处,方圆一、二百里,它的中心地区由南蟠龙川、九龙泉川、南阳府川、这三道川所构成。当时是陕甘宁边区的前哨阵地。汽车从三十里铺向南泥湾方向驶去,走了不远就上了山。山路湾湾曲曲,山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车外绿意盎然,当车下山驶向川道以后视野分外开阔,绿油油的庄稼因刚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分外水灵。玉米林、稻田浓缩成墨绿的风景,胭脂草开得粉紫浓艳,点缀在庄稼中间。这里川宽沟深,山川大约90%以上被绿色的树和草覆盖,庄稼基本上全种在川里,山上的植被保护的非常好。放眼望去那绿色真叫人陶醉,使人仿佛有一种置身于秦岭山的惬意。我真的惊诧陕北还有如此的景致!这里看不到人们常说的陕北的荒凉与干燥。在陕西的最北边我们神府一带,进入盛夏时,裸露的山上才微微泛点绿意,那也仅仅是点缀而已。南泥湾人告诉我,这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干旱的季节几乎没有。怪不得说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以前那大概是诗人贺敬之略带夸张的艺术写法,将陕北的一个地方与江南相提并论,我总有一种怀疑。百闻不如一见,我被眼前这秀丽的风光陶醉了。 五十八年前的一个春天,一带为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最关键的时刻选择了陕北,选择了延安,选择了南泥湾。为了战胜帝国主义的野蛮进攻,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包围与经济封锁,我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曾在南泥湾屯垦,他们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实”的伟大号召,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白手起家,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实现了“耕一余一”。把荒芜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从南泥湾革命纪念馆陈列的图片和当年战士木们用过的物品中,我们还能强烈地感受到当年王震带领三五九旅的战士轰轰烈烈开荒种地的场面。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的角角落落都飘扬着鼓舞人心的歌曲。那个年代,人们凭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战胜了敌人的封锁,战胜了自然界的荒芜和贫瘠。
一切都过去了,那老镢头,那纺线机,那生产、战斗、学习的场景都已成为历史,但他们辛勤耕耘,开垦的土地如今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也许人们应该感谢南泥湾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也许南泥湾应该感谢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选择了她,也许这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今日的南泥湾,一派欣欣向荣的的景象,人民安居乐夜。改革开放二十年,南泥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发现了石油,南泥湾石油钻采公司就建在这里;又因为这里提地肥沃,物产富饶,雨水充足,姚家坡监狱也设在离南泥湾不远的川里,让犯人耕田种地。这些机构的设置给南泥湾人们带来了公路,带来了电、自来水,带来了外面的信息,也带动了南泥湾地方经济的发展。 走进南泥湾,站在南泥湾滚烫的土地上,看清晨白雾笼罩下的山山水水,那朦胧的景色给人以多少遐想?半个世纪过去了,南泥湾沉淀了多少文化,多少精神,给人以多少启迪,谁又能一言而尽呢?我们今天呼唤信仰,呼唤精神,南泥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正是答案吗? 南泥湾啊,南泥湾,静穆中折射着生机,绿色中蕴育着希望。也许你将永远作为一种意象写进我的诗里,直到地老天荒。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绿意。也许在我困惑的时候,还会来看你,不为别的只为那没遮拦的绿色。
|
|
|
----------------------------------------------------------- U_57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