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10/27 10:29:59 人气:220
|
楼主 |
论当今社会文坛
我觉得文化这东西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它只是随着人们的价值观的改变而变化的。它的存在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形态。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氛围最浓厚的时期就是诸子百家时期。应为有了各家思想的产生,奠基了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状态。某种文化的推广也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益,迎合社会状态的需求。
始皇帝"焚书坑儒",董仲舒"大一统",也不过是为了维护政权而已,但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长久政权,却成就了儒家文化数千年来的辉煌。佛教文化由南北朝时期正式传入中国,梁武帝不惜以天子之尊,亲自迎往洛阳白马寺。可见当时佛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正因为儒家文化与佛学文化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所以在今后数千年里得到了发扬光大。而道家文化比较讲究清修,无为。纯粹是个人的修为,所不甚受封建统治者的喜爱。直到北宋徽宗时才发展到鼎盛期,却也累的"二帝蒙尘,狩猎北疆"。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却也不失为一种民族大融合的好办法。以后的朝代更替,文化起伏其实也不脱这几种文化的影响,尤其以儒家文化尤为甚之。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儒家文化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而已,直到民国时期胡适先生提出以白话代替文言,才真正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开现代文学先河。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权统治下的文学开始了一场震古烁金的造神运动,整个社会处于单一的文化氛围。打眼望去,一片红的海洋。由于人的价值观决定了文化存在的形式,所以我们只能苟同。
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体是由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构成的,单一的文化氛围,酱缸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心智畸形的一代。社会体制的迅速改变使他们感到迷惘,心智的畸形使他们颓废。各种泊来文化让他们感到新奇,不解,却又抵挡不住诱惑。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了人们对一种新文化的需求,为了迎合人们的口味,痞子作家,骂人作家,"美女"作家……应运而生,各色作品也接踵而来。
文学作品的自身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通变。同则变,边则通。"只有这样文学创作才不会走向绝路,而现今大陆文坛的现象只是说明我们现在只是处于文化的低潮。古人云:"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相信当它堕落到一定程度时也会触底反弹的,新的文化高峰相信会太远了。
|
|
|
----------------------------------------------------------- 由于本贴主人过于英俊潇洒,请各自制力差的mm注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