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12/5 10:55:41 人气:101
|
楼主 |
地下铁(转的,不过,自己很喜欢)
地下铁
by 帕格尼尼 28FD 上载:2002.12.1 审稿编辑:evian
我在的地方,没有地下铁,如果要我选择,我要四座不同城市里不一样却极为相似的地下铁。 台湾,香港,北京,上海。
第一站 几米在台湾的《地下铁》 几米现在很流行,《向左走向右走》已红得赶紧拍摄电影电视剧了。我喜欢他的画,除了《向》惟《地下铁》为最爱。 《地下铁》的扉页上写着:献给诗人。我不是诗人。 我听见孤单的脚步声在寂寥的空气中回荡着。“天使在地下铁入口跟我说再见的那一样,我渐渐看不见了。十五岁生日的秋天早晨, 窗外下着毛毛雨,我喂好我的猫。六点零五分,我走进地下铁。”记忆在这个十五岁的女孩子身上忧伤地蔓延,一年前我在网上看到几米的手绘本图样时,我还记得我当时欣喜的表情,抓着鼠标一下一下迅速地点击,先看完结局再细看内容。 如果所有地下铁都连成一个世界,是不是可以带我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那个看不见蓝天白云的女孩子呵,她有一根长长的拐杖,可爱的小猫咪忠实地跟着她走,不禁有点羡慕起她来。 我把几米比成城市明亮的眼睛,他让他笔下的女孩看不见城市的相同的样子却让盯着这本书的我们细致地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城市,一样忧伤遍地。 生命中过往的人太多,一段段透着点点浪漫的邂逅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遇上的,来之不易。而那些前尘旧事,杳如烟花,倾刻凋零。 我们在自己的城市中常常迷路,也常常受伤。你复原得快吗?还好,她说她复原得快。 我呢? 我们看到的光明?杂着太多灰尘,而且没人愿意主动拂去那一层薄薄的灰。 书的最后是里尔克的那首《盲女》:“如今我已不再置身事外 一切色彩皆已化入 声音与气味 且如曲调般绝美地 鸣响 我何必需要书本呢 风翩动林叶 我知晓它们的话语 并时而柔声复读 而那将眼睛如花般摘下的死亡 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 看到这么美的文字难道不会心旷神怡? 在这座高楼如暴发户般瞬间林立的我的城市,有了地图我也照样迷路。
第二站 游鸿明在香港的《地下铁》
台湾歌手游鸿明在香港拍摄的《地下铁》mv里一男一女暧昧的情感在身边随处可见。 “地下铁,赶快飞。” 乳白色的地铁风一般穿过遂道,在那一条黑暗中深入`````` 每个城市都有它似是而非的人,似是而非的情感,转瞬即逝的美丽给记忆带来一笔鲜活的血液。 可是,我们要在哪里才能找得到盛载一切可欲的后花园? 地下铁穿过那座城市的心脏,最终消失不见。 生活需要继续,不如遗忘。而可以忘记的,都不再重要。
第三站 那两个站在北京地铁线上的人
耿乐在地铁里从早到晚反反复复乘着地铁,没有发生艳遇,就这样消磨时间,就那样而对徐静蕾亮亮的眼睛说不出自己已被解雇。这个失败的男人。 有人说七年算是一个命数,七年了``````还有爱情吗? 地铁正如时钟循环往复,但春天照样在时光流转里一年一现。 支离破碎的片子的结尾两人再在地铁口相见时所有的哀怨在四目相对的那一刹灰飞烟灭。 “小慧,我一定会给你幸福的!” 只要有心,诺言终有一天会兑现。 那曾经的预言呢? 安妮娃娃顶着她的《地下铁》获最小年龄的一等奖。同名书籍面视后我再一次看见巨蟹座女子敏感的思线。 孩子直视这个物欲横流的成人社会。 说“只要你以相同绝望的姿势阅读,我们就能彼此安慰”的人,你我心知肚明。 “一路上有人坐地铁张望擦身而过的广告,有人怕错过每段躲不过的新闻报道``````一路上有人太早看透生命的线条命运的玄妙,有人太晚觉悟冥冥中该来则来无处可逃,一路上有人盼望缘分却不相信缘分的必要,一路上那青春小鸟掉下长不回的羽毛。” 曾经以为我已看破红尘合眼即可入天堂,曾经确认自己只是个念理科的孩子注定失去驾驭文字的能力。 现在看来都不对。 看着她的书我很放松,脑子高速运转着,心灵与她的文字进行一场潜在的交流,她倾诉,我聆听,那些她身边的虚构的却真实地上演的文字。 未曾沉默,只在漂泊。 那样的彼此安慰着的精神食粮使心上的疤痕慢慢愈合,渐渐撕裂。 疼痛不已。 但是很庆幸这世上还有暗地的灵魂在呐喊。 不久的将来,地铁站口,一个表情漠然,专注于大提琴演奏的少女,在我往她的渔夫帽里放进一张纸币的同时对她说:“娃娃,我来了,尼尼。跟我回家。” 也许那一瞬间,大提琴和小提琴迸发出的火花比那瞬间璀璨的烟花还要耀眼,还要永恒。
第四站 至爱安妮
我真不知道要如何写安妮,写上海。因为写他们的人太多。 没个性,那又如何? 日剧《蛋糕上的草莓》里泷泽秀明把最爱草莓放在最后才细细品尝。我也是这型。 我要把她放在最后才讲。 可是真要静下来写她的时候,心里却已波澜四起良久了。 很多孩子深受她的影响。 其实能归为同类的人的心底深处始终是相连着的,隐忍的激情,深纠的背叛,疼痛的伤口`````` 安妮逐渐温暖,我们慢慢长大。 同样对地铁情有独钟。 地铁是那座城市的心脏。看着人流涌进涌出,消失在那口大大的黑洞中。时间和速度飞快地呼啸而过,人的脸在地铁车厢的淡白灯光下显得苍老无力`````` 她的前面三本书都是以上海的浮华为背景的,没有一个故事能拥有幸福的结局。第四本书中,已蜕变为一种清醒,临近死亡后的清醒,异常平静。 人是会变的,地铁也会跑累的。 而每一个坐地铁的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是车,又该在何处下车。而那些漫不经心的漂泊着的人在这座玻璃城里面无表情大步流星 。 爱过,伤害过,然后才可以离别和遗忘。
终点站 我们病了 寄居在腐烂且安逸的城市 彼此孤独 却 心心相印 ——这是我喜欢的一个站子的宣言。上面的孩子在这片漆黑中长成了一株株抗拒紫外线的怪异植物。马牛,凌,周磕,红殇``````我微仰着脸,欣赏着他们的文字。 也许他们是你今天擦肩而过的一个路人,也许你们永远无法相遇相知。 我不相信宿命。 却时时受它掌控。 我在我的地方,悲情地望着那四座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有着飞转的地下铁的城市,彼此孤独却心心相印。
|
|
|
-----------------------------------------------------------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 and I may not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