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2/12/29 10:39:37 人气:78
|
楼主 |
为布什清华演讲喝彩
笔者是一贯的反布什派,但是看了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的现场直播后,不禁为他的表现而喝彩。你不得不承认,这位以推行“单边主义”而著称的世界头号霸王,在清华却像一个谦谦君子。他对自己的信仰毫不妥协,大谈美国的价值;但是,他在讲这些话时,又能不冒犯、甚至恭维东道主,全无克林顿身上那副傲气。他不是引述圣经或独立宣言,而是用中国本土宗教宽容的传统,
甚至邓小平的话来阐述自由、民主的价值,颇有儒者风范。
布什在美国其实以讲大白话著称,如今面对那些能在TOEFL和GRE上拿高分、却又从未在英语环境中生活过的中国大学生,更是把这一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用极其简单平白的英语,向中国的年轻一代和第四代领导人传达了一个及时的信息:自由、民主、法治不仅造福于美国,而且也是中国未来发展之必需。
紧扣老百姓日常生活
作为一个自由派知识分子,笔者当然不能同意布什的全部言论。他过分强调宗教在民主社会中的作用,而对美国政教分离的传统只字不提,显示了其右翼保守派的偏见。他在台湾问题上,也顾左右而言他,未能回答清华学生的问题。但是,对全中国的电视观众宣讲自由、民主,而且讲得如此浅近清晰、如此紧扣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此有人情味儿,布什大概是历史上的第一人。他说的许多话,也正是像笔者这样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想对国人说的话。
多年来,笔者一直担心,随着中国民主主义的兴盛,中美关系的紧张,中国人会因反美而变得反民主,进而失去了向美国学习的热情。九一一之后,笔者在《联合早报》写了一系列批评美国的文章,被中国的网站广泛转载,也被一些知名人士引用,使笔者受宠若惊。然而,有些人的赞扬,反而令笔者不安。比如一位颇有名望的王小东先生,在为笔者的《自由女神形象黯然》一文叫好之后,讲了这样一段话:
“该文作者薛涌初到美国时,认识与那些‘一夜美国人’(即恨不得一夜之间变成美国人的人们)完全一样,而且谁也说服不了,后来认识变了。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把所有的‘一夜美国人’送到美国去过过一般留学生的生活。过上几年,或许他们对于美国能有个更为清醒的认识。”
这段读罢,笔者大惑不解。这位素不相识的王先生,何以对笔者的过去和现在如此“了解”,并能在文章中以笔者的例子教育国人呢?在王先生看来,笔者从“亲美”变成“反美”,一定是作为一个穷学生在美国吃了不少苦,进而对美国有了真实、深刻的认识。国人若信他的话,一定也觉得美国是个不怎么样的国度了。
其实笔者个人的经历正好相反。1994年去国之后,在美国住了7年,日本1年,回头想想,在美7年,是笔者个人生命中最为美好的时光。笔者还清晰地记得刚来美国后写信给国内的朋友,说自己感觉像生活在天堂之中。如今这种初来时的新鲜感觉还会浮上来。2000年大选那天一大早,笔者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看着赶赴投票站和自己的工作地点的美国人互相鸣笛、打V字型手势致意,真感觉到这个国家的伟大,也为自己不是他们的一员而感到遗憾。
看美国,其实还不仅要看她风光、得志的时刻,更要看她倒霉的时刻。让笔者最为感动的,是美国人的葬礼,看他们在一个人的生命的终点,是如何“庆祝”(celebrate)他或她的生命。当时笔者曾不胜动情地写信给国内的朋友说:“看着人的生命在这里所享有的价值,你真是想马上变成美国公民!”
所以,如果王先生说笔者当初和那些“一夜美国人”完全一样,大概并没有冤枉笔者。但是,笔者并无王先生所想当然的那些变化。笔者虽然依然是个穷学生,而且不免常常靠卖文为生,在经济上并不比在国内好,但还是庆幸自己能在美国生活,庆幸小女是个未来有选总统资格的美国公民。即使是笔者写的一系列激烈批评美国的文章,也是美国思想自由的果实。笔者每时每刻在想的问题还是一个:什么时候中国能变成美国?
几年前,我的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教授对我讲,以她个人在中国的经验,中国人跟美国人在价值观念上最接近。中国人很讲平等、讲个性、讲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且反对特权,反对等级,反对权力的垄断。笔者近年来研读日本史时也有同样的感受。
在许多日本历史上的国粹派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着无可救药的“民主”色彩,不适用于日本。最近当助教讲授日本史,我的美国学生问我:日本的天皇与中国的皇帝有什么不同?我回答:两者虽然都是独裁政治,但在文化基础上却非常不同。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皇帝统治要靠“天命”。
天命就是美国的民调
什么是天命?如何判断当今的皇帝有没有天命?在某种意义上,天命就像美国选总统前的民调,民调时得分高,当选时的得票率高,就是得天命,英文“mandate”。项羽见到秦始皇不可一世,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彼可取而代之也”。你治理得不好,请靠边站!日本则不同,天皇是神,万世一系,国民要为他牺牲。结果二战死了那么多人,天皇还是稳稳地坐着,而且颇受爱戴,这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就不太好理解。可惜阴差阳错,日本反而白捡了个民主制度,中国还在后面苦苦挣扎。
中国的发展,当然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但是,美国毕竟是中国学习的最好的样板之一。不要总是讲什么“民本主义”不同于“民主主义”之类的陈词滥调,不要以国情当作拖延政治改革的借口,更不要以文化传统的不同,来回避向美国学习。
中国的文化精神与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比许多国人想像的要接近得多。在骨子里,大部分中国的年轻人还是羡慕布什讲的那一套美国的价值。无怪乎《华盛顿邮报》在报道时称,大概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想变成美国。
在某种意义上讲,布什的讲演是中国史上的一个“盖提斯堡”(编注:Gettysburg Address,林肯在1863年所作历史性的演说,“民治、民有、民享”即出于此篇)。如今第四代领导人即将接任,而中国的中高层干部大多将是文革期间长大、在文革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代人。这代人对中国的问题和阴暗面认识深刻,富有批判精神。笔者所期盼的,是有朝一日,中国自己的领导人能够讲这样的“盖提斯堡”,这才标志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
|
|
|
----------------------------------------------------------- 曾经有一个巨大的水壶放在我的面前, 我没有灌水,到了现在 追悔莫及,人生最大的 遗憾莫过于此。现在我 要,,,,,,嘻嘻 你懂了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