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2/20 23:01:11 人气:181
|
楼主 |
听摇滚乐的一点随感与残想(转)

当进入后英雄主义时代的时候,惰性,庸俗,贪婪,无耻也随之而来,许多人的反叛个性也充分的得以表达,其中最好的两个例子可能就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和美英60年代的摇滚风暴。 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文豪大家,竹林七贤和他们比起来似乎是很渺小的,即使是嵇康和阮籍。但是,那些文人中真正在人性,在那种知识分子的个性方面有所建树者,几乎没有可以和他们可以相提并论的,当然,先秦的除外,因为那些年代很久远,而且有记录的也不多。三国后期,随着曹操,刘备,诸葛孔明等英雄的故去,三国陷入了那种尔虞我诈,争权夺势的后英雄主义时代。随着司马氏的逐渐控制政权,血腥的屠杀和温暖的怀柔政策笼络了许多的知识分子。他们宣布以仁孝治天下,其实他们干的却是和这些恰恰相反的东西,许多有识之士不屑与他们为伍,这其中,以竹林七贤为最。 竹林七贤愤世疾俗,做许多当时难以理喻的事。阮籍的诗大多很是隐晦,但是掩藏着那种失落和愤恨,那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和“牛车痛哭”的事可以说是最真实的反映,而据说他为了躲避司马氏的联姻,整天喝酒装醉了一个多月。他的母亲去世,按当时的世风应该是3天不吃东西的守孝,但他大酒大肉的吃喝,又有时可以恸哭到吐血,对去凭吊的官宦之士以白眼相待,只有一个人是青眼相加,那就是嵇康。嵇康少而丧父,由哥哥养大。为人亢傲不群,拜访当时啸傲山林的名士孙登,相谈甚默,离开时孙说“汝当不为世所容”(大意,具体怎么说忘了)。诗词歌赋无不精通,《广零散》一曲可谓冠绝群仑,《管蔡论》又可谓笔锋犀利,眼光独到,四言诗在当时已经没落,但他的应该说是很有可读性的,但大家记忆最清的可能还是那骗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于接受了司马氏的笼络,就向司马氏建议把自己以前的官位给他嵇康,但这些却真正的惹毛了这个抗争最彻底的人。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也最终奠定了他的死亡序幕。还依然记得名士钟会拜访他的那件事。权势威加的钟会拜访一个打铁的文人,似乎已经很给面子,但嵇康根本没有和他说上一句话,甚至连看上一眼都没有,只是在钟会临走前问了那句“何所来而来,何所去而去”,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他们从不为当时的世俗所容许,但他们在作着誓死的抗争,每当你看向子期那仅百余字的《闻笛赋》时,心中是否有一种某名的激动和颤栗呢? 而20世纪二战以后,美国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但繁荣的背后却掩藏着太多的坑赃与龌龊,摇滚就是这个时候才真正的成型发展壮大的。早期的猫王使那些老的掉渣而又与时代根本脱节的音乐的统统滚蛋,而随着匹头士,BOB DYLAN,JIMI,玖普琳,滚石,PINK,大门,齐柏林的崛起,摇滚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才得以形成。他们反抗世俗,他们反抗社会,他们甚至以龌龊来对抗龌龊。听他们的歌使你感到真实,使你知道自己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使你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做什么,是要做什么。但他们似乎是为世所容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我们的社会的确是进步了,也仍然在进步,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逃不开这无耻的世俗。为什么Nirvana, Metallic可以这样的流行,因为那些商人抓住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反叛的心理,而后期的Metallic和Bon Jovi又有何区别呢? 这样我们也可以大致猜想出Kurt Cobain为什么去自杀了:因为他感觉自己欺骗了自己,欺骗了歌迷,欺骗了社会,他感觉自己已经和一个流行乐队没有什么区别。 爱和自由,我们又有多少? 生命是很可贵的,但有许多东西比生命更可贵! 献给那些为此而失去自己生命的人,献给那些为此而正在奋斗的人,献给那些正要为此而奋斗的人。 |
|
|
-----------------------------------------------------------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