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5/2 21:44:59 人气:313
|
楼主 |
精神的家园
记忆中有许多激情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于无形,由波澜不惊的日子所积淀的惰性心态,正日渐主宰了我的精神空间。缺少寄托的日子,总有许多惆怅和无奈,举首四顾,常常无所适从。然而,意识中似乎还有一些渴望,一切曾经拥有却早已迷失的东西,或许能在不远的今后,再现到我的面前。其中最令我挂念的,是昔日倘佯于书店、徘徊于书摊,将心仪的书籍购为己有时的那种冲动和喜悦。这样的滋味,如今重访故地时,却发现再也难以寻觅了,剩下的只有沉甸甸的对曾有的精神迷失的困惑。
这样的感慨,源起于在不久前的一天,我所遇到的一位相别多年的朋友。见面固然亲切,接着就是谈论,谈到了理想,谈到了文学,也谈到了昔日为买书而舍物质食量填充精神空间的执著。朋友的言辞仍流露着对往事依稀的神往,我却因此沉默下去。忽而念起这几年的经历,那种执著似乎已逐渐从记忆中淡忘。昔日聊以寄慰的精神支柱,不知什么时候,竟轰然坍塌。我知道如今所失去的正是曾经最值得珍视的东西。
在山隅小镇一住多年,遥望是苍茫的天空和黛青的远山。许多锐气便在这寂寥中消散,许多志愿也在无数的波折后化作虚无。案头的几部书籍,似乎仍留有曾经玩摩的余温,其间的思想洪流,曾使我激情动荡。在那段日子里,只要手中能捧上喜爱的图书,哪怕就着几粒花生米啃馒头作为午餐,也会感到无比的快意。墙上一柄长剑,床头一排图书,是求学时期住宿生活的点缀。这似乎也见证了:从发散着墨香的书海中寻觅到的追求,无意间便平添了几分某种类型的读书人所特有的不甘落寞的任侠与豪气。然而眼前的这几部书籍,已经多年没有翻阅,像一个弃儿,被主人长久地遗忘了。主人的精神空间,逐渐为周遭的杂物羁绊,它们也便因其曲高和寡,失去了本有的重量。
于是时光转瞬即逝,仿佛在一夜之间,曾经光润的额头上业已留下岁月的印记。忽而想起了在故乡湖畔的企望,想起了登高远眺的豪情,想起了迎风踏雪的气概。也许其中蕴含的对某种精神的寄托,竟从此汇聚成郁积的情结,在应该忘掉了它们的时候,又悄然飘荡到脑海的某一个角落。我不知道潜意识里是否依存着寻回它们的念头,可每当闲暇时仰靠在椅上,无聊赖地将眼望向窗前,心间便不由地牵挂起昔日求索的充实。世途漫漫,许多幻想都已无果而终。但求索过程中所留下的曾经的勤苦,却似比清闲时的那一点快意来得甘甜。
那种精神,不啻一个身心驰骋的家园,在其中纵横排阖,总会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力量。譬如绝壁上的松树,从直上直下的岩层伸将出去,再将身子一扭,直送云天,磐石般的坚硬,透着古怪,崚嶒而且峻拔。这不也正显示出一种精神么?一种一以贯之的倔强和勇气。当维系着它的精神陷落的时候,也便昭示了它的生命行将终结。对于花草树木来说,能够顽强的活下去就是大自然对它们的价值的承认。但是人生的价值,却另走了一条延伸的道路。滚滚的汨罗江里,涌动着一个矢志不渝的诗人的千年传说;浩荡的伶丁洋上,谱写了一曲浩然正气的英雄赞歌。他们用生命所换来的正是对各自精神的追求,而这种精神同时也赋予了人类以超越于生命的价值。
历代的先贤大哲共同营造了一个浩瀚无比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家园里畅游,不是件很惬意的事么?当这个家园忽然从意识中迷失的时候,也许所失去的并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态上的充实。
|
|
|
----------------------------------------------------------- 我相信机会只青睐那些懂得追求她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