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聊首页 论坛首页 全部版面 焦点话题 论坛热帖 今日新帖 论坛搜索 论坛指南 聊天室 用户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淮聊 >> 论坛 >> 文学天地 >> 澄明之境 >> 查看贴子
  上篇 刷新 下篇  
 主题:三,天籁——古诗19首
号码:182920
呢称:
胡健
等级:0
积分:390
主题:78
回复:174
注册:2003/1/20 20:40:14
发表:2003/5/11 13:01:08 人气:481 楼主
三,天籁——古诗19首

天籁——古诗19首

一、

“天籁”语出《庄子》:(略)诗原本艺术,难免的有所讲究,但只有人心与生命的最根本的部分相碰,并似不假修饰地表现出来,所谓“极炼如不炼”,方可称作“天籁”。华夏诗坛,能称“天籁”的非古诗19首莫属。

                 二、

古诗19首的时代与作者我倾向于,是东汉未期的一些失意的文人所作,诗作诗人非一时一人。那个纲纪失落社会动荡的时代,社会原本赋予文人的价值意义无然变得空洞而虚伪,加上个人仕途上的失意,于是人生(生死、得失、荣衰)一些基本问题(活着干什么?如何活)显得分外突出,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汉末天下动乱时期的文人,不免感叹人生的短暂、生死的无常、并伴之以对功名的难酬、荣衰的残酷的体验。。。。。。于是诗从心中涌出,全无修饰,难免消极,然却自然真絷动人,如不麻木,谁又会无视这些问题呢?何况那个动荡的时代不弥漫着这样的悲凉之音?(对洒当歌,人生几何?)尽管你对这些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可以不同意那些往昔的诗人们。这些道及的毕竟都是些人生的本真之问题呀:古诗19首是对生命痛苦的探询,是对自我的宽慰,是强迫的挣扎,是真诚的哀叹,是。。。。。。。难怪古人称它“一字千钧”。
可以说,没有那个动荡的时代,人们或许对这些人生的本真问题感受不会象他们那样的强烈真切;同样,如果没有那些敏锐伤感的文人之心,别人或许也不会对这些问题有如此深切的体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就是诗的形式,五言诗在那个时代已经成熟了,成了文人自由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形式,五言诗比四言诗(诗经大都四言)表现性强多了(参看钟嵘《诗品》),但比后来的七言诗,它却省却了太多修饰的余地,从而容易显得质朴(搞不好是枯索);你看,这下好了,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古诗19首便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作者连名字也没留下,或许他们作诗原本并不在于功名上。可以说,诗经的时代写不出古诗19首,唐诗的时代也写不出古诗19首,唯此时此地才会传出如此的“天籁”。

三、
生命的最终是死亡,汉未的社会动荡,更使人对此感叹很深(当时人一般活四十岁变样),就是一身的动名,面对着死亡又如何呢?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你能不忧从中来: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人生寄一世,奄忽守穷贱(《今日良宴会》)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

法国哲学家加谬说,只有一个问题是哲学问题,即自杀,生死问题才是人生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在动荡的年代,诗人成了哲学家,你看,古诗19首说得那么的直白赤裸,你无法回避。悲观吗?有些,只要你还坦诚,这是你无法逃脱这种悲哀,命中注定的悲哀;其实这种悲哀正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难免伴随着痛苦惊吓恐惧,死亡确是人的无可奈何的尴尬,是人性的平等,也是加谬之说的事实根由。过去有人骂古诗19首消极,这是肤浅的,古诗19首打动人的首先在于道出了人作为生命的本真,不由你不感动基至震动,以至忧从中来。这种悲观不是自有其作为人的深刻深切之处吗?!读它们,如果你不麻木,你无法无动于中,无法不忧从中来?
  世上有两种人没有这种悲观,一是对自我的生命自蔽的,把生命当儿戏。前不久见电视中播放处决几位抢劫犯,年纪都在20出头,真是笑对死亡,视死如归,这种勇敢实在让人惧怕,这是一种对自我生命的麻木,是一种对生命意识的自蔽;还有一种是视死如惧,如那些想万寿无疆长生不老的人,这种人是极端自私的,别人都死却让他一个人活着。波伏娃(萨特之女友)写过小说《人总是要死的》,说一个真的万寿无疆的人在生活中反倒是可怕的,他活在一个根本没有同年纪的人们中间,张口二百年前,闭口三百年前,别人烦也要被他烦死,他自己也会活得无趣,那真是受活罪。这种是对生命的自欺。与之相比,古诗19首的悲观消极不是上好的清醒济吗?它道出人生的天籁。



然而,如佛罗依德所说畏死乐生是人的本能,既然活着就得振作精神,人是社会的动物,中国无宗教信仰,只能是社会性的选择。 “万岁更相迭,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古诗19首也真实地道出了这种选择。

人生寄一世,奄忽守穷贱,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今日良宴会》)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今日良宴会,何不秉烛游。(《生年不满百》)

或即时行乐,或追求功名,或争取发迹。。。。。。。不然,在那个乱世,些不层知识分子又能干预什么呢?好象消极颓废,其实其中却的一种对生命的执著在其中的,我们又能要求他们如何呢?然而生命的悲哀仍是那么强烈,你听: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青青陵上柏》)

其实,汉未到魏晋,整个社会弥漫着的不正是这样的悲哀之音吗?连豪杰魏武也不是唱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竟是他事业鼎盛时的歌吟。




儒家主张非礼勿言,非礼勿视。乱世之中谁还理采这些呢?魏武要死,对妻妄说:“我死了,你们都去嫁人,不要守节。”当时的人是很通脱的。古诗19首已透出此中消息。如:
    写分别: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出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
(《迢迢牵牛星》)
——借牛朗织女河汉相隔,写离别之苦,质朴而动人。完全不见诗教之束缚。

    写落魄:
昔我同门道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昔日好,弃我如遗迹。
(《明月皎洁光》)
   
  ——伤感不平,然而直白道来,亦很动人。
    
写难守节: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王国维《人间诗话》夸其情真。这些人生的选择直抒胸臆,全无掩饰,不甚高明而可同情理解,因其本真故而天籁!

五、

古诗19首艺术性上也完全达到了天籁的境地,仅以《行行重行行》为例: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翼,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绢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明白如话,却又意味深长;不事雕饰,却又耐人寻味;运动感、形象感、韵律感、象征感、空间感、空白感,以及人生分离的况味与真絷的情感可谓应有尽有,你如想分析它,却又似乎无处下手,甚至不忍下手,太多余,因为它里面似乎什么也没有,铅华脱尽,不事雕饰也动人,只有在反复的阅读中,才越读越有味。我20岁时读它觉得神秘(为何那么迷人?)到今天读还觉得是在读一首新诗,是呀,你能对鸟鸣、泉流说我听厌了吗?你可以听厌人声,基至歌声,但你却永远不会听厌鸟鸣、泉流,此即天籁。它比李白杜甫还耐读,还迷人。



人生中有可悲之处,不懂此人肤浅,然人生亦有欢乐处,宿命中依有选择,古诗19首道出的悲哀是人们共通的,然每个人的欢乐却在自己去找,去创。这或许便是古诗19首给人们的正面的启迪,虽然这是当时的作者不曾想到的。是呀,谁能拒绝天籁之音?

                七

没有朱颜的扣问,或许我永远也不会也不必敲出上述文字,打字如弹钢琴,使写作成了游戏,也算是答复吧。
  

03、5、11

 
号码:190827
呢称:
朱颜
等级:0
积分:110
主题:22
回复:81
注册:2003/6/10 19:42:16
发表:2003/5/16 11:18:19 第1楼
Re 三,天籁——古诗19首

  知道古诗十九首已经很迟了,是在大学.
  
  那时看小说.曾经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是同班同学,互相喜欢.我记得很清楚,书上写两个人夜自习后,手握着手在草地上齐声背: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那是个悲剧故事.我为此曾经流泪.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一点无奈,一点悲凉,一点洒脱,一点寂寞.

所以,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所以,思君令君知.所以,曾经拥有,不必泪流.

  沉吟良久.后来特意去找了十九首来看.
  在某个夜里,怀抱少女心情于灯下细读.一句思君令人老,让人忽然泪落.

  但那时,也只是少女失意罢了.

  前些日,读玉台新咏.重新读到: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忽然想到郭襄,那小小的思慕情怀,岂不正是这样的忧伤以终老?郁郁一生,只为所思在远道,芙蓉在手,而不能送.相思在心,而不能言.

  又见: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之句,岁月流光,何其速,人生瞬息,何其短.而寂寞与茫然,相思与忧伤,却漫漫悠长.教我如何忍住眼泪.
  

 
号码:182920
呢称:
胡健
等级:0
积分:390
主题:78
回复:174
注册:2003/1/20 20:40:14
发表:2003/5/16 22:01:03 第2楼
Re Re 三,天籁——古诗19首

不知朱颜何许人也,现真能谈诗说文已不多见;大都为分数为考试,俗不可耐,全无性灵;
朱颜心有"伤",诗文才不比一般,出手不凡;
但没有追求的人生不是响亮的人生,没有遗憾的人生也不是真实的人生;何必过于伤感....
中国旧诗词很美,但总少点什么;
人生说易行难,所以才有味道,
过去曾作过一篇万字散文,<船票与客船>,惜太长,无法贴上,也是旧作一本散文集的名字,
其实说诗文的本质便是说人生与生活,人不是金钱,机器,功名的等价物,人的本质是情感,诗文道出生活的本真,所以不朽
何必心有千千结,解结或许便是生活本身.....
 
号码:190827
呢称:
朱颜
等级:0
积分:110
主题:22
回复:81
注册:2003/6/10 19:42:16
发表:2003/5/18 13:01:16 第3楼
Re Re Re 三,天籁——古诗19首

对于文字 ,为之感动大抵是因为其中有某段词语敲击了心灵.

而文字,是某个人的某段经历,某段想象,或某段感慨.也许文字的生成是与写字人的性格有关,或相反,或相符.此性格造就了她的某段经历,某段想象,或某段感慨.而她的某段经历,某段想象,或某段感慨又深化了她的性格.于是形成文字的性情,即文风.

性情一旦形成,则根深蒂固,再不能够轻易改变,改变需要很多方面.勇气,环境,内在与外在缺一不可,所以说习惯通常是个不可救药的嗜好.

而忧伤与消极的唯美,那本是存在我心灵深处的毒药,是我性格中所持有的唯一宝藏.所有的,与现实中不能实现之愿望,所有的,与生俱来的伤感和悲凉,我都在通过它向天宇释放.我寻求接收者.不是想减轻我的负荷,是觉得,懂得者可以慰藉心灵.

记得有人说过,大观园繁华雍丽之中,只有宝玉看见它的荒凉.看见荒凉者,你能劝他闭上眼睛,不要去看么?

这多少显得有点幼稚.呵呵.

我是说,我看见花朵,云彩,海洋和月光.我看见所有的光芒色彩,但是,我也看见永恒之落寞.不可丢弃的悲哀.

所以,对胡老师说.和诗者只和,不必说劝这个字.也许大家都以为我清高,我只求写的字有人懂得罢了.
 
号码:182920
呢称:
胡健
等级:0
积分:390
主题:78
回复:174
注册:2003/1/20 20:40:14
发表:2003/5/18 21:06:24 第4楼
Re Re Re Re 三,天籁——古诗19首

阅读使人生厌,大多数人只会写字,学语,不会说自己的话,好文字是有心灵伴秦的文字,有一种自己的调子;你的文字如此;
你或许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确有才情,难得;你的文字我大概还是读懂的,一个劝字确切是多余的....
有个故事:一个杯子里有半下子水,乐观的会说,我还有半杯,悲观的说,我还有半杯没有;据我的经验,活着战胜悲观是很重要的;悲观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乐观只要一条,我还在。。。。
所以,或许你也要学会,看到永恒悲哀的同时,也要看出到阳光,采云,禅宗有谓,一朝风月即万古长风;
美国小说家佛切曾告诫他女儿,你伤心痛苦时就把它们写到纸上,这会好的多,此语有理的;
你的心理我懂,承接别人的心语,也是一种文明吧,
 
 本主题共有回复 4 个 本页: 1 -- 4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切换论坛至:  
  快速回复 注意: *为必填项
 用户号码   请先登录,如果还未注册,请先注册成为新用户!
 帖子标题*   长度不得超过100字
 内容(最大16K)*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Alt+S快速提交
Copyright© 1999-2025 E-mail:zzz000ggg@sina.com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1972号|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