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5/31 10:10:42 人气:499
|
楼主 |
称呼问题
称呼问题 我的表侄才4岁,特别爱看《西游记》,喜欢孙悟空。一看到有孙悟空出场的时候,他总是爬上他妈妈的肩头,“师傅!师傅”拼命地喊。 在我的小侄看来,世界上最可敬的人就是师傅。不仅是我的小侄,在传统技术时代,一个人要想学点手艺,都要依靠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地传授。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师傅”这个词,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尊敬的称呼。只是在近几年,师傅这个词才贬了值。叫人师傅而近乎于“喂”或“嘿”了。 年前到浙江走了一趟,在这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现在对人的尊称是“老板”。你走进剃头铺子想剃个头,走进小饭馆想吃一碗阳春面,甚至你走到一菜场想随便看看,除非你故意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叫花子,否则,人人都会一口一个老板的称呼你。时间久了,有时未免就会使人头脑发热、飘飘然,搞不清自己是吃几碗饭的,甚至将不想花的银子也随手抛了出去。 广东那边,现在时兴的也是称老板;老板而外,是先生、小姐。十几岁的丫头片子,是小姐;五六十老大妈,也是小姐。人来了,不叫一声先生小姐是对人的不尊重。你走进一家百货商场,明明只想买一根针,将自己被橱角剐破的T恤缝一缝。对站在柜台里面,文着眉脸,青面獠牙,半挂子肉耷拉在下巴上的那位半老徐爷或徐娘,你也要叫声“先生”、“小姐”。否则,你只好拿竹片去缝你那被剐破的T恤。 “同志”这个词,是日渐变得生疏了。如果哪天你走在街上,忽然有个人过来叫你声“同志”,你一定会以为他有毛病,要不就是以为自己有毛病,耳朵不好使,听岔了。 多少年前,中央有个规定,党内要互称同志。这个规定如今在许多单位是早已不见实行了。现在都是有职务的称职务:处长、局长、部长……没有职务的,则或者张XX、李XX、王XX,直呼其名,或者就叫老张、老李、老王。若你先前有职务,已经离职,那称呼则是X老。要想让人叫一声X老,是有条件的。其前提条件是,当年你做官时,你做的那官要真正称得上“官”——至少局级以上吧,副职都差了些;或者你没当过大官,但是资力骄人,比如你曾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或者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受过伤,要不,你曾是井冈山上的红小鬼,宝塔山下的老革命…….除此而外,就是你真正有大学问,比如钱钟书、张中行,现在都被称为钱老、张老的。总之,X老,是真正的尊称。 称呼变得这么复杂,有时候也令人茫然,无所适从。比如走在大街上,你想问个路,照先前流行的称呼,叫人师傅?不够亲切,落后,跟不上时代;叫人同志?生硬,还有骂人之嫌;叫人先生、小姐?北方人思想保守,这些洋词实在不好意思出口。所以,大多时候,只好干脆什么都不叫,想去新亚商城,就直接请问新亚怎么走得了。“喂”是绝对不能叫的(当然新亚门前开出租车的例外,他们常冲着我嚷:淮安!淮安),那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一匹狼,猛的打草垛子里窜出来,是一定会惹人不悦的,闹不好,问路不成,反起纠纷,殴斗一场,头破血流,得不偿失。 称呼问题是个大问题。在清朝的时候,满族大臣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奴才如何如何”;倒是汉臣,在皇帝面前是“臣以为如何如何”。先前我不明白,还以为满族皇帝犯着和寻常百姓同样的错误:同性相斥,同类相轻。后来才明白,原来称奴才,透着的是亲切,奴才和主任本是一家;称臣,反而表示疏远。臣,自然是外人。 看来,称呼问题,不仅是个大问题,还是门大学问。称呼得当,会使人高兴,办事顺利,皆大欢喜;称呼不当,说不定就会惹人不悦,事情办不成,还会得罪人,只好狼狈去了。 我常为此烦恼,不知该称呼人家什么。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的烦恼才会消失,就是那人当着什么官,身上有个一官半职。他是处长,我叫他处长;他是局长,我叫他局长;他是副处长、副局长,我依然叫他处长、局长。我从没有发现一个副处长、副局长,在我称呼他们“处长”、“局长”的时候,脸现不悦的。 总的说来,如果是生活在南方,在称呼问题上,还是比较方便的。老板、先生、小姐,随便挑一个出来叫着就是;实在不行,叫一声经理,人也一样高兴。南方人经济头脑发达,官本位意识比较淡薄,即便他是一个处级、局级,或者级别更大一些的干部,你叫他一声老板,他一样甘之若饴。 在北方就比较麻烦。北方人大多生活在传统中,性子又比较实在,他没有当老板,你叫他老板,他会以为你在骂他,“你丫谁呢!”叫先生、小姐吧,这些洋词,叫起来实在有些拗口拗舌,北方人又不是个个当官,人人有个一官半职,所以,称呼问题,现在仍然是最使我烦恼的问题之一。 现在我出去,一般还是叫人师傅。师傅这个词,旧是旧点,但一般人还能接受。
|
|
|
----------------------------------------------------------- 世路如今还未惯,此心到处不悠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