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聊首页 论坛首页 全部版面 焦点话题 论坛热帖 今日新帖 论坛搜索 论坛指南 聊天室 用户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淮聊 >> 论坛 >> 文学天地 >> 澄明之境 >> 查看贴子
  上篇 刷新 下篇  
 主题:振成楼畅想曲
号码:182920
呢称:
胡健
等级:0
积分:390
主题:78
回复:174
注册:2003/1/20 20:40:14
发表:2003/7/19 18:54:18 人气:497 楼主
振成楼畅想曲

振成楼畅想曲
           ——永定土楼的审美考察
           
车进闽西永定境内,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山清水秀的大地上,矗立着数以千座高大古朴的建筑。向导告诉我们,这就的永定的居民,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奇迹的永定土楼。这些土楼有方有圆,墙是黄土的,顶是青瓦的,它们或散或聚,或在平原或在山腰,特别是那些圆型的土楼,就好像是青山绿野间冒出的“大蘑菇”,从九天而降的“飞碟”,又好像是现代的“体育馆”——这些神奇土楼群落使永定的山野成了一个神话般的所在——



让我们径直得观看一下永定土楼的代表作“振成楼”吧,它建成于1912年,于今已经84年了,它是由一位叫林鸿超的客家人亲自设计并邀集数位堂兄弟合资8万光洋建造的,因永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这座土楼从修建到完成花了整整5年时间。当这座土楼站立起来时,激动异常的林鸿超与他的亲友们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不到百年,他精心设计建造的这座土楼竟被公人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有的外国建筑家竟把它与金字塔,长城相提并论——
从外观上看,“振成楼“很像顶封建宫官员的乌纱帽。圆型的主楼,直径51米,高21米,大铁门周围用白色框出一个长方形,门上白色上又用褚色勾出一个方扁式的方框,里面写着三个遒劲的大字“振成楼”。”振成“两字分别取自林鸿超两位先辈的名字,楼分四层,但从外面看只有三四层才有整齐有序的窗户。土楼顶是青灰小瓦的,由上(里)向下(外)坡下。整个土楼给人的感觉是坚固 质朴高深,具有某种封闭性与神秘感,土楼壁上因风侵雨蚀而出现的自然而细碎的裂纹更使它具有难以言传的沧桑意味。就整体而言,土楼的外观好像乌纱的主体部分,而对称得缀在主楼两边的半月行馆舍,看上去则使人想起是乌纱帽两边的两个“耳朵”。这里的价值取向审美意味无需多花笔墨了。
进了振成楼大门,我们才感到振成楼内蕴的丰厚景致,土楼不土,别有洞天,可以说是个自己自足的小世界,我们从外面看到的土楼只是个外环楼,其实,振成楼里还有个内环楼。
外环楼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粮仓,据说粮仓囤满,可供楼中人吃几年;第三四层则是住房,共有80间(加之内环楼共208间),木板地面,冬暖夏凉,房间至今看去能很宽敞舒适,有些房间至今还有人居住。
振城土楼是土木结构的。外壁厚1。5米,里面是杉木做的墙筋,外面是生土加砂帮而成,并利用下与内大上与外小的设计使土环楼有一种凝聚坚固的抗震能力,一层楼之所以不开窗是为了防止盗贼的侵入,但其通风透气的效果依然很好。
内环楼则是两层砖木结构的 ,有楼梯四副,琉璃瓦挡,木雕石刻呈现出外环楼所没有的景致富贵,楼栅走廊的雕花栏杆是铸铁做的,遥想当年这些应是极富贵而极摩登的,楼栅栏杆紧连着全楼的高大庄严的中心大厅——楼中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当年林氏家庭议事,宴客,演戏——都在这里进行。“里堂观型”“义形可风”——厅内墙壁上刻有许多清代状元,榜眼,探花乃至民国时期名人如总统黎元洪的手书——
土楼不土,它封闭的外观并没有阻隔它与外面世界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大厅的4根高大石柱的柱头和柱础几与古希腊巴帕农圣庙的石柱风格相近,可见设计者在设计土楼时,是大胆接纳了当时的新鲜东西的,虽然这还只是些点缀,但已经清楚得让人看到了哪个时代“中体西用”之风,毕竟吹进这片偏僻闭塞的山村了 。



遥想世界建筑史 ,那些具有独特风格与魅力的巨型建筑,除了包括人力在内的物质力量的投入外,同时也少不了超常的精神追求的驱使。古埃及的法老陵墓金字塔,它体积的巨大风格的神秘与法老因恐惧生命完结而产生的灵魂不死的变态妄想(信仰)是无法分开的 ,西欧中世纪拱门尖顶的歌特式大教堂与当时人们试图摆脱尘世苦恼,向往天国幸福的宗教理想也是分不开的 。印度那洁白纯洁的泰姬陵与那位富有的王子对泰姬的钟情痴情也是分不开的 ——黑格尔把美称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用它来解释建筑艺术似乎并不牵强。当我徜徉在永定的土楼群中 ,面对着那么多神奇神秘的土楼,我想,它们的出现不会是纯粹偶然的,一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像84年前在永定大地上矗立的振成楼那样世界所罕见的民居奇观,它作为土楼建筑的代表,高潮,应该是更漫长的传统,更强盛的财力,更深厚的信念铺垫起来的,孕育起来,推举起来的——
徘徊在土楼群落间,我追思着历史的烟云:土楼是客家人的创造,土楼是客家文化的体现。早在晋永嘉年架,中原动荡,一批土族为逃避战乱南徙渡过长江;后来,唐末(九世纪末)以及南宋末(十三世纪末)又有一批汉人度过长江,南下,闽以及粤东北,“客家人”便是这些南迁的汉人的称谓,以有别于南方的土著。
可以遥想,当那一批批中原土族一路风尘来到南方,这不仅是生命的迁徙,也是文化的迁徙,那些中原土族大多信奉讲三纲五常阴阳五行的儒家文化,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信仰才使他们没有将自己与当地的土著完全混同起来,而要谋求自身包括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客家文化可以视作中原儒家文化的一种变异。
建筑最初也是最根本功用是居住。在永定的土楼群落间,可以遥想,当最初的客家人从中原逃难至南方的荒山野岭,他们面临的首先是生存,更具体的是吃住的问题。原先的土著出生于生存竞争难免不给他们以侵扰,出没山林的虎豹难免不给他们以威胁,历史学家汤因比把挑战应战当作人类发展的重要法则,面对着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客家人便不能不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去创造性得应战——土楼便的他们迎战的见证。
土楼如碉堡形的防守性不正是以当时生存环境的险恶为前提与对应面的吗 ?土楼内容的包容性不正是以土族生活的准则为理想吗?“生生不息”人多势众才能更具有生存发展的力量。这正是永定土楼与另一些少数民族杂姓混居的寨子不同的地方,而体现出儒家文化重血缘重宗法的特征。土楼——特别是最初极简陋原始的“土楼”的被设计被建成,不正显示出当时生存环境的险恶与客家人挑战的意志与应战的智慧吗?
历史的必然的,又是偶然的。土楼里的构造(功用)与北京四合院的构造(功用)颇为相近,同样显示聚室而居的传统汉文革化的特点,但土楼又与北京四合院以及其它的建筑不同而具个性,它留下了低下的生产力与高度的文化的奇特矛盾统一,把土楼视作客家文化的体现似更具体更合适更贴切,这也使我们又一次想到马克思关于艺术的繁荣与物质生产之间的不平衡的著名论断。历史就是这样偶然里掺和着必然,必然里又显露出偶然,没有客家人便没有土楼,永定的土楼群落就是作为中原儒家文化变异的客家文化的最好见证,是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了生存发展创造出了土楼这样奇特的民居,创造着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还是回到振成楼吗 !
西方哲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在振成楼里漫步,我更感到:“建筑也是凝定的文化。”振成楼作为土楼的代表作,不但神气而且神秘,它的建筑思想深深扎根在中原文化的源头里,他的建筑设计貌似平常,但轻轻一扣,却又可以带出一片幽深遥远的精神回音。
阴阳八卦是中国传统文明中最古老最深奥的观念。而能依据这种观念去设计建筑的成功的例子实在不多(据说除振成楼外,北京的天坛是仅有的一处),而依次建筑民居的恐怕只有振成楼。
从振成楼中看双环楼的布局,竟是依八卦防卫设计的。乾一良坤位是公共场所分别为后厅,门厅和左右侧门厅;坎震兑离卦位为住房,建成辐射状的八等份,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隔墙,男女浴室,猪舍,设门户,户闭自成院落,门开连成整体,既能防火,有能防盗,既体现大宗族的同宗一体,又具小单元的独立舒适。振成楼的双环楼建筑空间的安排,同样体现着《易经》“天为圆”的观念的。
楼内东西二侧各有同样的水井,应合着八卦中的阴阳,代表日月,两口水井下有泉眼,用之不竭,但两井水位竟高低不同,温度有别,让人惊奇费解。
全楼设有正门,侧门三座,也是按八卦中天地人三才的布局安排的,据说主任平时只走两个侧门,逢着大事或贵宾来访才走正门。楼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处处有通道,堪称四通八达,我们徜徉其间有如迷宫之感。
传统儒家文化既重礼(尊卑)又重乐(同乐),这么大的家族,几百人生活在其间,难免没有磕磕碰碰,没有这两者聚族而住大概也是很难做到的。比如当中心大厅演戏时,面对大厅的中环楼上便是尊者的包厢,两侧——它的栏杆也低于中间的 ——便是家里人看戏的所在,而楼下走廊里则是外人站着看戏的地方,一起快乐而等级分明。振成楼作为土楼的代表,它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而且是个精神的空间,它把传统儒家文化的精义体现得那么神秘,应和得那么精巧,真正让人惊叹!
振成楼建造者是洪坑村林氏家族的林鸿超,他的父辈三兄弟在太平天国时为避免战乱到抚市亲友家里刻苦学艺,他们和睦相处,后来发展了十余家烟刀厂,成了大富翁,他们可以算是中国较早的资本家了 。后来这兄弟中的老三想独资兴建振成楼,但因劳累过度而病逝。为继承父志,其子林鸿超邀数位堂兄弟合资花了八万光洋建造了振成楼。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动变,林鸿超作为林氏家庭的一个有气魄者,他设计建造这座振成楼,不仅是因为他经商有了经济实力,还因为他具有着坚定的客家文化的信仰与修养,振成楼的大门对联便是“振纲立纪,成得达材”,表达的正是他对自己与整个家族的希望与理想。
据当地人介绍振成楼近100年里出了近40位大学生,有不少还是专家学者,便布海内海外,当地人说这是因为振成楼风水好,其实风水之说不足为凭,振成楼中的许多联语或许能透露一些信息,如中环楼联语“干国家事,读圣贤书”,用的是海瑞手迹摹本,中心大厅里四大石柱的联语为:

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
成此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

能不为忧患挫志  自不为安乐肆志
在官无傥来一金  居家无浪费一金

再如大厅里的联语 :

振得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
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振得精神担当宇宙
成就事业垂欲后昆

文化为人所创,而文化又能化人,这些联语可视作振成楼主人的自勉,也可视作是他留给后人的家训。这些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文艺化信息乃是儒家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位靠烟刀生意发迹起来的林鸿超并非是个头脑简单的生意人,而是有文化视野的“儒商”,发迹靠的是工商,而人生追求却仍是“修养治平”!在哪个变革的时代里,从大局看这些追求未必先进,林家走出的那些专家学者们各人的人生道路肯定各各不同,这些家训虽然不会给他们的人生选择以决定性的影响,但又很难说这些“家训”家教之类对他们全无影响,尽管用历史的眼光看这些家训总体讲以属于陈旧的思想体系了,但其中有些东西又不尽属于哪个体系,人类文明中有许多好东西是相通的 ,比如“能不为忧患挫志  自不为安乐肆志
”便具有某种普遍的积极功用。可惜我们无法对此做具体的个案研究了。



我们的车子又飞驰在了永定的青山绿水之间,那古朴神奇的土楼群落让这片土地变得神奇美丽。在车子上,我想起了福建一位作家对土楼的观感“圆(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许多惊叹号和问号。”确实如此。土楼现在仍然是永定人民的主要居所,但大概不会再出现像振成楼那样的奇迹了。建筑振成楼的社会与历年基础早以不复存在。土楼已画圆了它的句号,现在永定境内水泥钢筋的居民楼房已盖了一些,更多的正在盖着,偏僻闭塞的村子正忙着修筑公路,这里将建成一个民俗旅游村,以欢迎更多的外地游人来这里观光,各种传媒已经使永定土楼为世人所知了 。尽管客家人建造土楼的历史已经够长了。但再长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里都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间,土楼对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是个陈迹了。然而,当我们面对着这些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土楼,我们又不能不思索在三,感叹再三 ,从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角度。那些西方学者爱用好奇或专业的眼光评价土楼:或把它形容成天上落下的飞碟,或把它称为建筑史上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胆力作,或从中吸取之现代建筑经久耐用而又经济舒适的设计灵感——但是土楼的神奇在我看来在于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为了生存发展的挑战与应战时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与惊人智慧,它把实用与审美充分结合起来,用独特的形式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宗法性与世俗性的特点,这是永定土楼与那些宗教建筑根本不同的地方。
望着车窗外那些坐落在青山绿水见,碉堡样的土楼群落,我仍在想 。历史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达到高潮便会接近尾声,振成楼不正是客家人创造土楼文化的高潮吗 ?事物在高潮期总会显得博大深厚乃至呈现出细碎的痕印,土楼在那里已经画圆了自己的句号。但问号与感叹号却永远留存在那巨型的蘑菇般的土楼里,那凝定的时空里。让人去扣问感叹。振成楼设计中的许多奥秘,如依八卦原理安排的楼的布局何以那么适用,阴阳井水何以正好一高一低一热一凉——谁又能完全说清楚呢?振成楼大厅内的壁上有一幅对联“一带山水甲天下,少年努力争成才”这上联中的“带”字为繁写,楼主人在一个字中神秘又繁琐地藏着100个字,一眼可辨的有“有”“带”“山”“水”“甲”“天”“下 ”7个字 ,那其它的呢?是呀,历史常常就是迷,何况振成楼这坐落在永定青山绿水之间的凝聚着客家人生存意志与智慧的土楼的代表作呢 ?
我们的汽车仍在山青水秀的永定大地上行驶着,永定的山野上正大修公路,以便迎来更多的客人,改革开放中的永定人显然比自己的先人有着更开阔的视野更宏大的胸怀,他们知道,祖先们创造出来的这片神奇的永定土楼群落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未来,不仅属于永定而且属于世界!
我为永定的明天深深地祝福。


                    1996.4.15由闽归来后作


 
号码:152843
呢称:
家园
等级:0
积分:350
主题:70
回复:134
注册:2001/12/15 11:30:19
发表:2003/7/20 13:26:38 第1楼
Re 振成楼畅想曲


  文化人
 
-----------------------------------------------------------
“云在青天水在瓶”
 本主题共有回复 1 个 本页: 1 -- 1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切换论坛至:  
  快速回复 注意: *为必填项
 用户号码   请先登录,如果还未注册,请先注册成为新用户!
 帖子标题*   长度不得超过100字
 内容(最大16K)*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Alt+S快速提交
Copyright© 1999-2025 E-mail:zzz000ggg@sina.com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1972号|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