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10/3 20:23:25 人气:526
|
楼主 |
书墙情味
书墙情味
夜晚坐在书房的转椅上,在台灯的微弱的光照下,我似乎发现面对着的书墙给了我一种异乎往常的感觉,我书房的一面墙完全是由书橱构成的,书房特有的气氛很大程度与它是分不开的…… 那些由纸张与字符构筑成的世界,它们一本本整齐站立在书橱中。作为精神产品,字符的世界有自己的“消费方式”,这就是阅读。阅读应该说是一种相当便利的行为,从外表而论,它就是“看”。 其实,“看”书也有不同的看法,似乎可以分为职业阅读与休闲阅读两种。职业阅读是为职业的需要而去阅读,它往往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一般读者犯不着去啃黑格尔与哈耶克,维特根斯坦与霍金,但职业阅读却需要啃这类“酸果”,辨证析难,领悟理解,以图突入专业的领域或把握专业发展的态势。 休闲阅读与职业阅读正相反,它是一种自由散漫地阅读,它无需像职业性阅读那样正襟危坐,在书上划划杠杠并不时做点笔记,它往往是躺在沙发上读或睡在床上读,休闲性阅读的对象一般是趣闻与文学作品,休闲性阅读使人心情自由而放松…… 一本本字符的世界闭合起来站在书橱上悄无声响,像一个个没有血肉的长方体的物件,但是一打开你便会以发现它们竟是一个个内含丰富的浓缩世界,它们几乎都有着自己独有的土地与天空,自己的河流与山川,生命与呼吸……打开曹雪芹的《红楼梦》,大观园及其里面的那么多的人物会在你眼前栩栩如生;打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你会与叙述者一起重温一场苦难与崇高的记忆……打开《美的历程》,你可以在华夏艺术的变迁中感受领悟中国审美之魂;打开《科学史》,你会惊叹人类对宇宙之秘的不懈地揭示与探求……字符的世界是一个浓缩的世界,一个借着读者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想象而得以存活、得以展开的十分自由生动的世界,它单纯而又丰富,无声而又喧哗,邻近而又遥远,它启迪人们情感心智,开阔人们的眼界视野…… 一本本字符的世界闭合起来站在书橱里悄无声晌,它们外形大同小异,里面却充溢着一个个截然不同的精神品性,有的充满机智幽默,有的十分严谨古板,有的深刻到了尖刻,有的却宽容大度,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故作高深……与字符的世界交往可以十分地自由自主,喜欢的,需要的,我们乐而与之相处相交的,把它留存下来,视作朋友;而不喜欢的,不投机的,则可把它们拒之橱门之外,这样久而久之便在无形中建构出了一个仅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形成了一个打上自己个性烙印的字符的天地,一个精神的天地。我想,每个拥有书房的人一定都有这样一个能体现出自己精神个性的字符天地。 字符的世界闭合起来悄然无声,但与它接触久了你竟会发现,它不仅每本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声响,而且这们还潜在地建构着一个交响性的世界观,你会在胡塞尔旁边放上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旁边放上萨特、伽达默尔、马尔库塞……你会在艾略特旁边放上里尔克,放上庞德……字符的世界各各不同,然而字符的世界却又相互影响相互映衬,犹如相应共振的交响音乐,能联成神奇的一片…… 一本本字符的世界闭合时是寂寞的冷清的,但有时竟也能引起一些极具个人性的特别情绪。比如为了购买橱中某本书,你曾如何千寻万找,竟在某个地摊上觅;某本书曾那样地吸引你,以致一买来便在某个人声嘈杂的火车站里把它读完,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某本书上留着你当年的批语,稚嫩得可以而又大胆得可爱;有些以往的书书价便宜得惊人,就像现今有些书昂贵得让人心疼……字符的世界在书墙里排列在一起,但它们的所来却各不相同;有时候一些字符的世界还会引起你对师友的联想,这构筑者便是你的朋友,在那些字符世界的扉页上往往还留着他们字迹……每本书都有自己的来历,它们常常会带出些故事,好似生活中的雪泥鸿爪…… 面对书墙,我想,这些字符的世界给人精神的营养,无形中又消磨着人的生命,它使人有太多的思考与幻想,而有时又让人疏于实践与行动,起码有一部分读书人会有这样的“毛病”;字符的世界与字符外的世界有着很能不相同的“游戏规则”,有些学者作家善于在字符的世界里指点江山,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处处碰壁;有些博学之士能在字符的世界里精明地考东证西,却会在出差归来时找不着门径…… 夜晚坐在书房的转椅上,在台灯的微弱光照下,对面的书墙似乎给了我一种异样的感觉,它引起我的一些思绪。此时,隔壁传来了家里人在看电视的声响,在影视文化的世大冲击下,字符的世界早不像以往那样神秘了,人们的阅读时间已经被电视大量地挤压掉了,人们以后还会像以往那样迷恋于字符的世界吗?成长起来的“电视一代”似乎暗示这或许不太可能了,但我经为字符的世界独特的启人思考促人想象的精神魅力与功用,或许是其它求知方式无法从根本上取代,但是字符的世界乃至类似的书墙会不会因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时改换形式呢,我以为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从转椅上站了起来,我眺望窗外星空,我想在这个世纪具有这样一种氛围在书房会不会渐渐地渐渐稀少甚至不复存在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