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3/10/30 22:33:58 人气:631
|
楼主 |
品片
最完美的音乐只能存在于作曲家的头脑中。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目前公认是继卡萨尔斯,罗斯特罗波维奇之后的第但代大提琴演奏家中的翘楚。当他和世界顶尖乐团——柏林爱乐相遇之后,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协调二者的又是一为身兼小提琴家与指挥家的洛林马泽尔,这样的组合,着实令人期待。几年前购买的一套双张美国CBS唱片公司出版的CD,是马友友与各乐团合作的协奏曲集,其间德沃夏克的OP104《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即是这样的组合。 德沃夏克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这首乐曲是继其第九交响曲完成后的又一部力作。德沃夏克的生活体验,理想信念,他的乐观精神,对祖国的眷念,人民的关切,对他病故的父亲及初恋情人的挂念等等,所有这些复杂至极的情感,都交织在一起,使这部作品有深刻的内容,有着巨大规模的交响发展。 该曲第一乐章是极度扩展的奏鸣曲式,长达三四分钟的呈示部引子,宽广的交响气息,略带悲怆的气质。其基本主题威武雄壮,但并未延续多久,这个基本主题将由独奏大提琴在后复述。在单簧管一段温情的乐句之后,圆号在弦乐组轻柔的背景下,吹出一段辽远的,宽广真挚的旋律,充满温暖气息。与基本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但没有构成戏剧性的冲突,是一种相互的补充与依存。此时,肚奏大提琴男中音似的琴音,稍带涩感的进入,在一段宣叙性的乐句之后,大提琴将两个主题相融为一体,第一主题在大提琴的复述下,更显得有无法承载的激情,音程不宽的旋律,在马友友弓下,有无比的坚定力量,某种内在的毅力驱使下,旋律更富有号召性。复述第二主题时,大提琴特有温厚的琴音使这一主题情深意长,曲折回复的旋律线,呈现出一种伤感的怀念,当琴声低廻时,乐队开始昂扬,不断高涨的情绪,高潮迭起。又是在单簧管的引领下,乐队渐趋平静,大提琴奏出拉长了节奏,稍稍变形的第一主题,在弦乐队缓步的拨奏下,这一主题变的似乎充满创伤,步履蹒跚。木管乐器与大提琴轻声应和,在一段徘徊之后,大提琴拉出一长串的下行音阶,接着由底把位到高把位一个长长的滑奏,琴音开始变得自信,带出一段颂歌似的乐队全奏。再现部中,保持第二主题的抒情化的前提下,乐队的音响变得强烈,并在铜管辉煌的声调下,结束这一乐章。第二乐章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基本主题流畅明朗,类似于木管五重奏的配器,使大提琴的独奏有一丝田园色彩。第二主题是一首歌曲的旋律,情深款款。这个乐章的乐思是获悉初恋情人病重之后,再加上即将回国,乡愁更甚之下写出的寄远曲调。这个乐章中也有一段圆号在第一小提琴组的拨奏下的吹奏,似在寄托对其故去的父亲的无尽哀思。最后的乐章则是对前两个乐章的总结,因写完这个乐章的时候,德沃夏克已经归国,按捺不住的喜悦,在这乐章中尽显无遗,情绪热烈而轻快,在不断回忆前面各主题之后,乐曲在光芒四射的乐队全奏中结束。 在这个录音中,马友友高超的技艺与极度的投入,使该曲深具磅礴大气的风格。表现音乐细腻而富于变化,音色丰润厚泽,与乐队之间水乳交融,似胶投漆。这是一款上乘演绎的协奏曲录音,马泽尔让乐队与独奏大提琴天衣无缝,彼此唱和,一点没有你追不上我我赶不上你的感觉,乐队与独奏乐器真正到了竞奏的地步。大提琴如游于乐队汪洋大海中,时而翔游水底,时而又奋发冲出水面化为飞龙翱于乐队之上,乐队又如群山绵绵,大提琴则似众峰之间一泓深潭,水映青峰苍翠,山衬水波碧绿。这样的录音,实实是绝妙的享受。 |
|
|
----------------------------------------------------------- 百物之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