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2/19 14:54:56 人气:771
|
楼主 |
结婚的成本是多少
2004年11月末的时候,我突然想结婚了。因为夜晚当我一个人坐在宿舍里听音乐的时候,蓦然发现四下里安静得让人感到孤独。可是,孤独的时候甚至没有人对你表示嘲笑或者幸灾乐祸。偌大一间宿舍,只剩我一个人对着镜子龇牙咧嘴地敷面膜。 我,24岁的女子,不漂亮,不过也不丑;不够骨感,不过也不算胖。有时候刻意打扮一下也会有三五个近视远视青光眼的观众夸我漂亮。可是,多么遗憾:我单身。 就好像这样的周末,有人去找男朋友,有人回家探丈夫,隔壁宿舍大姐干脆带4岁的女儿去南部山区的滑雪场滑雪。而我,我和黑格尔跳贴面舞。 上个周末,我和康德唱卡拉OK,上上个周末,伽达默尔微笑着说他爱我。 是的是的,他爱我,而我不忍心告诉他,我暗恋的是尼采。 就这样,我想结婚了,在2004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理由简单肤浅,然而单纯真挚。 首先,结婚可以降低两个人在一起的基本消费。既然未婚同居是我这样的女子所无法接受的状态,而谈恋爱又是种昂贵的活动,那么,结婚就是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我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优雅与奢华,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选择适合你的生活并因此而开始琐碎的幸福。我的计算结果是这样的:如果每个星期约会两次,去大学路附近的廉价餐馆里一起吃饭,一盆水煮肉片两碗米饭需要12元,两次就是24元。而如果自己在家里买菜做饭,24元足够我们做一碟红烧鸡翅,一碟炝油菜,一盆清炖排骨汤,满满一锅香米饭。并且两个人住在同一屋檐下显然也比各自租房来的便宜。同时也可省去每次为了约会而消耗的交通费、电影院门票、冷饮消费若干。 其次,结婚了就可以在陌生的城市里拥有亲人。这是一个“飘”的年代,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户口、职业、薪水、朋友……我们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在没有爸爸疼妈妈爱的陌生城市,“家”是温暖的所在,而亲人是种奢侈的幸福。我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我的成长因为远离而加速,所以不要怪我势利:在这个没有亲人的城市里,我只有找一个家住此地的男孩子才可以让自己觉得温暖。仅仅因为,我可以把他的父母、他的亲属、他的家从灵魂深处据为己有。 再次,结婚了,就有一个男人从此被打上属于你的注册商标,从此,“贵重物品,轻勿触摸”!从此的从此,爱情,以婚姻为崭新的开始,在柴米油盐里,沧桑成或许不再水嫩妖娆,然而却也无法轻易割舍的亲情。 可是、可是,我一天天变老,我的眼角有皱纹了、我的脸上不长青春痘了、我再不会为裴永俊的英俊面容心旌荡漾了……一位师姐昨天领结婚证了,而一位师妹今早怜悯地看着我说“姐姐你老了,你和我们有代沟了”…… 我虚岁25了,抵达一个女子青春的顶峰,然后就是走下坡路了。还有我昨晚做梦了,我一闭上眼,结婚证上印着我的名字…… 可是,可是,结婚又是件多么不现实的事。我想知道,有没有人核算过结婚的成本是多少?某年某月某一天,我就这样躺在宿舍里,为我这个奇思妙想拍案叫绝。也是在这某年某月某一天里,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结婚的成本分为物质成本与精神成本两个范畴。先来说说与成本相关的几桩大事件。 原则上来说,1981年出生的女孩子,在2004年的这个年末是24周岁,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结婚的时间段基本集中在2004——2010这个区间。这是个颇有趣味的区间:银行提高了存款利率、大城市推行了部分夫妻生二胎的政策、房价据说在持续高温后要有所回落,还有北京、青岛要承办奥运会……这些事件在我们的核算中叫做背景因素——因为提高了存款利率,所以房贷利率也相应提高;因为推行了生二胎的政策,所以少数人要多规划一笔子女教育费;因为房价有可能回落,所以有人在持观望态度的同时拖延了结婚的时间;因为北京、青岛要承办奥运会,那么这两个城市以及与其紧邻的城市、省份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成本……于是,结婚成为了一件多么美好,又多么理想的事件啊。对于24岁,在学校读书或始踏上社会摸爬滚打的我们来说,想和能,那是两码事。 最先要核算的,是物质层面的成本。 婚前需要买房。在这个取消了福利分房的年代里,我们好在还不是狮子大开口的一群——现实又踏实的我们懂得对大房子来说打扫的不易与冬天采暖费的高昂,所以我们的三口之家有六七十平米就好。可是即便如此,在许多城市里也要二三十万的价格。加上家具与装修的价钱,大抵要四十万左右。一次性交纳三分之一的房款,剩下的或许就是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还贷——我一直没有勇气设想当我用十几二十年的青春换来一间房之后,四十岁的我坐在那间已经彻底属于我的房子里,会是怎样的表情? 结婚要宴请亲朋。曾经听说过摆婚宴能挣钱的故事,可那场面上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出场的非富即贵,彩礼当然不会少。更多的小老百姓还是需要一辈子攒钱,然后为结婚买房倾其所有,再打肿脸充胖子租高档婚车、订高档酒店、摆阔绰宴席……吃很久咸菜。在任何一个中型城市里,一桌酒席的报价都在500元上下,那么哪怕是只请二十桌也需要一万元左右。这还没算请摄像、拍婚纱照、买新婚衣裳等若干费用。一场婚礼折腾的不仅是新郎、新娘的体力,也是折腾二老高堂的实力。比起半个世纪前结婚时的衣服料子几吊钱到后来的四小件、四大件,再到现在的钱、房、车一个都不能少,结婚的物质条件变得越来越简单明确也更具难度。 婚后还要生子。结婚那年我们已经毫不犹豫奔了“三张儿”,距离一个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已经越来越远,那么还有几年可以用来为孩子的成长做资本的原始积累?所以,婚后再为生子而积攒显然为时不早。可是,婚前这有限的几年打拼,又能有多么厚实的积累?现在一个孩子的抚养费高得吓人:双语幼儿园一个月的入托费是800元,一件米奇外套动辄二三百……谁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不如别的孩子好?可是需要怎样的努力才可以换来这样的好?每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会由衷地感激我们的父母,并坚定地认为所有不孝敬父母的人都该生生被舆论的唾沫淹死、被道德的棍棒打死! 所以,简单地说,结婚需要钱,婚后还需要钱。钱!钱!钱!那是一个多么恶俗又多么亲切的字眼,它能令婚姻变得殷实美好,能令生活变得憨态可掬。兜里没有个百八十万,这年头谁还敢结婚?! 当然,话是这么说,可是那么多兜里没有百八十万的还不是把婚结了?结婚的时候还不都是喜气洋洋、热血沸腾的?结婚是件人生中的大事,所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嘛,不高兴是不可能的。可是,物质困难克服了,精神损耗怎么算? 结婚,从此肩头担上了责任,再不是小女孩时代的任性撒娇,而是为人妻、为人母的谨言慎行。晚归要有理由,审核不合格可能爆发浅层次上的战争,也有可能从深层次上为婚姻破灭留下隐患;消费要有额度,家是两个人的经营,哪怕是自己挣钱自己花也要顾及家庭建设,那款心仪已久的香水,得不到时必然有深深的遗憾;说话要有分寸,因为那个人是你挑了千回万遍的丈夫,而不是那个你可以用恶言恶语考验之的男友,婚姻内的无聊考验只会增加彼此的内伤,所以不要也罢……总之,这样的责任教我们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我们再也不可以以自己年幼无知作为辩解的理由。 结婚,从此多了无数的惦念,再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肆意张扬,而是从此无法割舍的牵肠挂肚。那个昨天晚上还和自己吵架的男人,今天上班时有没有拿雨伞,他不知道今天有阵雨吧?那个昨天还叫嚣着要独立自主的孩子今天哭丧着脸说受到某某事情的打击活着真没意思……是因为结婚了,所以,我们再也不可以那么斗志昂扬地以青春为资本、以自由为骄傲对某些无关根本的事情视而不见——因为不再事不关己,所以怎能高高挂起? 结婚,从此要经受若干额外骚扰,再不是住在自己不说话就能变清净的房子里,而是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充斥。想看肥皂剧的时候有人抢着看球赛、动画片,想听音乐的时候有人嘲笑你假情调、伪小资,想写文章的时候孩子哭了要换尿片了老公忘拿钥匙了找不着汤勺了……我们必须要中断太多我们想要做、正在做的事情,太多的梦想因为这样的中断变得半途而废甚至腹中流产。包括事业、爱好上种种的期待,包括休闲娱乐上种种的选择。 还有,还有,结婚的时候我们总是咬牙切齿地宣布结婚后要保持大女人的独立姿态,不要为下厨做饭弄出满身油烟味道,不要为洗衣缝补弄出满手粗糙纹路,不要为擦拭打扫弄出满面皱纹斑痕,不要这个不要哪个。可是婚后,我们多么自觉地、多么不由自主地放弃了曾经的宣言:还是下厨做饭吧,因为自家的饭健康实惠有营养;还是洗衣缝补吧,因为这样的小事出去花钱请人做太奢侈;还是擦拭打扫吧,因为布满灰尘的家是多么面目可憎……是因为爱、责任及其它,我们还是要颠覆曾经的信念,并把这叫做——幸福。 是的,琐碎得甚至看不出幸福痕迹的幸福。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琐碎里,我们看得见自己的苍老、看得见自己的皱纹、看得见少女时代的梦想变成肥皂泡,也看得见,那个自己爱的男人,像自己的皮肉一般与自己紧密相连,直至成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结婚需要高昂的成本,那么这部分幸福,便是对资本合理损耗部分的必然转化。简单地说,我们损耗了自己的年轻、自己的美丽、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激情,然后,转化成了那样淡然的温情。 纵古环今,结婚的物质成本是随着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是,结婚的精神成本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一样的多。 因为,24岁的我们,生于1981的女孩子,我们终于还是免不了这个俗!因为我们做不到把婚姻当儿戏,所以我们秉承古老传统悉心经营,在岁月的缝隙中捡拾一些温婉的珠子,一颗颗,串起一条叫做“生活”的珠链。 串的过程,眼花了,手抖了,胳膊酸了,人老了。 原来,结婚真正高昂的成本,是那一生里长长的牵念。 这样的牵念,经历亘古,却无法逃脱。这是女人的劫数,也是无论哪个年代的女人,都最动人的所在!!
|
|
|
----------------------------------------------------------- 454848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