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 给 绝望的猫
强化主体意识 促进自主发展
东台市东台镇金北小学 何畏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认真进行探讨和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能包办代替,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1、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使教学民主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有不完全相同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做法,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许多著名的教育艺术家把"千方百计表扬学生"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秘密武器。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索的欲望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学生有所获。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这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使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接受师生的互考,使他们在正确的思维导向中,有序地发现,自觉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改进教法与学法,启发诱导学生的创新,培养主体参与的能力。传统的小学教学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多是灌输保姆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记忆多,深刻理解少,单向交流多,集体讨论少,严重束缚了小学生健康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创新教学就是要把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加强学生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也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例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张家界有多美,而是让学生从读中去了解、体会张家界那独特的美。同学们通过读"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有的双峰插云,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利剑……"知道张家界的山峰造型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通过读"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体会到张家界的溪水是那样的纯净、清澈。就是因为张家界这奇、险的山势和清、静的溪水,才使得人们有一中如诗如画的感觉。
我还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式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课堂信息交流多向,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如:在教学《夕照》时,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很适合朗读,可是要怎样读才能把文中的重点句子读出感情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来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在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范读给同学听,最后讨论总结谁读得最好,就采用了谁的读法。整个过程在想、说、读、讨论的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但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体现"合作",而不能随意的走过场,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虚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就能发掘学生个体自我潜能,为培养出
|
|
|
----------------------------------------------------------- 从此变成朝三暮四的好女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