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7/22 20:36:21 人气:92
|
楼主 |
房价是否会坚挺20年——评陈淮的算术
鼓吹房价长期“稳中有升”的陈淮说:现在如果把全中国的城镇居民都住上全面小康标准的房子,作为一个既定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大约需要20年。
20年让现在5.2亿的城镇居民,20年后8亿至8.5亿的城镇居民住上全面小康标准的房子,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而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那么显而易见,简单的数学方式去计算就可以知道,20年能让市民都住上全面小康的房子,我们每年只能有5%的人群解决住房,达到这种目标。
以陈大学者一向的言论导向来看,大学者终于在建设的蓝图里给普通城镇居民留下几许空间,也终于举起了中央“全面小康”的大旗,多新鲜啊。然而只是稍稍思考了一下陈学者这番浅见的小学算术理论,不禁生出几分多疑来。这究竟是简单的算术(说这是数学怕侮辱读者的智商),还是根本没有联系社会现实的恶意的引导?
每年5%的人买房,明显是说房子只能供少数人享用罢了。关键是20年的时间里每年都会有5%的人买房吗?看看我们社会里人群的收入水平悬殊的现实情况吧。
房子基本上是排在衣食之后的必需品吧,现实中已经买房的人基本是目前社会中比较富裕的一个阶层吧。第一年这最富裕的5%的人群买了房子,第二年较富裕的5%的人群又买了房子,这样一年年下去,房价在涨,而那理论上5%的购买者的支付能力在下降。随时间的推移,在潜在购买者的支付能力与实际房价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剪刀差”,如此每年都会有5%的人群买房的假设是否成立?
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曾几何时让工人下岗、农民失地而鼓吹教授领导拥有“二房”以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学者在自己每年解决5%的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的假设里终于人文关怀到数以亿计的普通公民了,终于涉及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城市化进程与良性发展了。然而,如果能理解上面挑明的“剪刀差”,那这种关怀的伪善意味也就不免了然于胸了。在这个简单明了的算术假设里,每年会有5%的购买者为不停看涨的房价抬轿,还是以他们相对于先行购房者可怜得多的支付能力。多谢这些大学者对我们这些后10年买房的农民工的经济能力的夸奖,然而我们这些有重病都尽量不去医院的“吝啬鬼”,有3元的盒饭就不买4元的“无产者”来说,对于您们那些富丽堂皇的八抬大轿——不抬也罢!
然而我们依然感谢这些学者的,因为他们无意中指明了一条全面小康、快速城市化的金光大道——房价不断下跌--以期每年的房价都能够吻合于当年可能购买的那5%的人群的支付能力,消除那条如此不公的“剪刀差”。当且仅当如此,学者的假设在现实中方可成立!
|
|
|
----------------------------------------------------------- 面对着你的沉默,我选择了等待。其实泪水就快溢出,我控制着自己。因为你喜欢懂事的我。难道思念是为了体会寂寞的滋味。长夜漫漫,你能否感觉我的心跳。如果你在乎,请你再抱紧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