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8/17 13:28:11 人气:115
|
楼主 |
对弃子及其作用的思考
大凡下过围棋的人都有一种认识。当棋局陷于进退两难境地之时,巧妙地放 弃一颗或几颗棋子,可能会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这一颗或几颗棋子,也称“弃 子”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不仅仅是下围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一味地钻牛角尖并不一定会取得成 功。在过程中需要一些灵活的变通,这样才能够便不利为有利,才能够引导我们 走向胜利。
当然,在小事情上,“弃子”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弃子”, 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的作用。
清朝雍正年间,李卫任江宁织造,查出雍正胞弟允在江南的腐败根子,腐败 分子中包括年希尧。而当时年希尧的弟弟年羹尧正在西北围剿叛军,动了年希尧, 就会影响到年羹尧的情绪,可能会危及新生的雍正王朝。雍正帝从全局出发,为 了稳住年羹尧使之安心平叛,不得已免了李卫的官职。在这场斗争中,李卫是反 腐功臣,却以罢官免职为结局。表面上看,李卫是受了委屈的,但是实际上,李 卫在这场斗争中扮演了“弃子”的角色。而正是这枚“弃子”,使年羹尧放松了 对雍正的警惕,乖乖地将精力放到了平叛上。可以这样说,雍正巧用“弃子”一 招,稳住了前期的统治。所损失的,仅仅是一个李卫。
李卫上冤屈的,但同时又是幸运的。“弃子”的命运大有不同。因政治要求 而殒命的不在少数,古稀老人尚不能幸免。罢官免职。虽不是最轻的,但也绝不 是很严重的。杀头诛族,或许是封建社会“弃子”们要付出的惨痛代价。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很好的例子。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回 合三将》中有一段,摘抄下来与读者共飨。
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 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 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人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 “可将小解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 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 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 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 “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 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曹操不愧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名号。仅仅是杀死一名管粮官就 将士兵们的怨愤化解掉。在这里,这名管粮官就是一颗“弃子”。当然,仅仅杀 死一名管粮官并不能解决问题,试着想一下,纵使杀掉所有的人又能怎样?稍稍 转换思维,使原来的问题更加复杂化,然后在采用措施补救,未必不是一个好方 法。而在这之中,“弃子”的作用显而易见。
“弃子”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弃子”可以通过麻痹敌人产生作用。“弃子”,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 使出的。局面行同死棋时,任何中规中矩的招数都不会发挥它的最大价值。惟有 “弃子”,使对方眼前一亮,以为柳暗花明;趁对方放弃警惕之时,己方抓住机 会,组织力量予以反击。
在有些时候,特别是功成名就时,有些人也爱用“弃子”招数。汉朝刘邦是 “弃子”的高手。他大肆杀戮有功之人,一大批功臣如韩信彭约因此被杀。明朝 朱元璋也是“弃子”的高手。朱元璋制造了胡蓝之狱,诛杀功臣约四万五千人, 明朝的开国功臣基本上被一网打尽。正如赵翼指出的那样:“明祖藉诸功臣以取 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揣测这类 君主的心思,大抵认为国家统一,这批功臣已没有价值了。留下来,对经济休养 生息没有任何的好处,还会影响到君主的权威。“弃”一子。换来国家的长治久 安。韩信彭越胡惟庸蓝玉之流,与国家社稷相比,孰轻孰重,执政者自能掂量的 出。
所以有些人便要逃避,不甘做政治中的牺牲品。曾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的著名谋士朱升,早在洪武二年就“称老归山”,要求重反林 泉。大抵朱老前辈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要在急流之中全身而退。而李善长 却劝朱升:“先生文学德誉,圣君所知,实儒流之老成,国家之重望,兹当作兴 斯文以求治道之际,岂宜高蹈丘国,独善而已”。李善长或许还有钟君报国的思 想,可惜的是,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假托星变,需杀大臣应灾,杀了李善长及 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虽有才子解缙为之辩诬,却是无济于事。李善长及其一家。 已经是“血污游魂归不得”了。 |
|
|
----------------------------------------------------------- 让我的爱伴着你直到永远……一生之中最难得有一个知心爱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