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9/15 12:10:29
|
第1楼 |
Re:生活有时是一场“玩笑”
◆林语堂的幽默——首倡“幽默文学”
林语堂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谈吐诙谐。1924年5月,他在《晨报》副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第一次将西文中的“humour”译成“幽默”。“幽默”一词始见于《楚辞·九章·怀沙》,意为寂静无声。林语堂信手拈来,将它用得巧妙。
1932年9月16日,林语堂和潘光旦等人发起创办的《论语》问世,这份半月刊以“幽默闲适”和“性灵嬉笑”见长,借“笑”暴露黑暗现实,有讽世之意。它可谓一鸣惊人,创刊号屡次加印,每期发行量很快达到三四万册。随即,幽默刊物纷纷亮相,幽默文章成时尚,以至翌载被称作上海文坛的“幽默年”。
上世纪30年代前期,诚如鲁迅《一思而行》所说:“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幽默文学在我国异军突起,虽然有着特定的时代原因,但林语堂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林语堂将幽默视为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美学风格;他的《幽默》中,甚至认为:“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都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要求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钱钟书的幽默——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
钱钟书本人也偏好幽默文风,但他对林语堂式的“幽默文学”却评价甚低。他以为此类幽默脱离社会环境,不过是上等文人的小把戏。
钱钟书在《论幽默》一文中用他自己特有的文风分析了笑与幽默的问题,“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了!”。
◆关于幽默的名言——
●鲁迅:用玩笑来应付敌人,自然也是一种好战法,但触着之处,须是对手的致命伤,否则,玩笑终不过是一种单单的玩笑而已。
●林语堂:我很怀疑世人是否曾体验过幽默的重要性,或幽默对于改变我们整个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幽默在政治上,在学术上,在生活上的地位。它的机能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还不如说是化学上的。它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的根本组织。我们须默认它在民族生活上的重要。
●钱钟书: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王蒙:好的幽默并不只是让你笑,还让你哭呢!哭多了眼泪就会跌价,于是乎泪尽则喜,嬉笑之中仍然可以看到作者那庄严赤诚的灵魂。也许幽默的痛苦并不比痛苦的痛苦弱。
●钱仁康: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论是快餐似的爆笑段子,还是大师口中的幽默文化,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在乎的就是那种积极向上的心境与乐观健康的态度。生活中,有时需要颔首微笑,有时需要会心一笑,有时需要开怀大笑。人们可以把笑当作一种警世寓言,也可以把笑一种处世哲学,更有些时候,笑也只不过就是一个玩笑而已。以上的一些关于“笑”的现象其实是用来解释态度问题的。也许,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郁闷的理由,不过,还是请尽量保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微笑着面对走过来的一切人或事。
|
|
|
----------------------------------------------------------- 我是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钦定取西经使者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帅到掉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