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10/19 10:09:43 人气:159
|
楼主 |
神六成功究竟证明了什么
“神六”的成功及中国航天工业几十年如一的自主技术发展道路,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靠单纯的引进不仅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的领先技术,而没有技术领先就不能保证经济发展安全的可靠内生动力,并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欢呼“神六”的成功,更应激发我们对于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思考 ●中国自主技术的创造,事实上不可能全部采用航天工业的发展模式,即依靠国家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投入,以国家科研、集体攻关来发展自主技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类型的企业理论上应该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角”,而国家只是创新制度,在法律、政策上引导这个技术创新元制度的尽快形成 ●如果说能在航天的成功上悟到,今天国家的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是国家自主创新的话,那么当下一个圣节再次来临时,我们就不会仅仅自豪我们的航天产业,而是自豪于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知识体系,而那才是我们中国未来真正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也难以形容“神六”飞天成功带给中国人的那份巨大的自豪感,以及带给世界的那种强大的震撼力。而当我们在蔚蓝的苍穹下,面对飘扬的五星红旗和“神六”划过天际的美丽的飞行弧线,是否想到“神六”成功在彰显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时,它究竟还在更深的层次证明了什么?无庸置疑,“神六”成功引发的重要思考之一是大国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即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不要及如何进行自主技术创新。 依照前几年经济理论界对中国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的讨论,一种看似有逻辑推理的意见不仅流行,而且其影响力在社会上也颇有市场。按照这种意见,根据古典经济学比较优势的理论,中国拥有的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力,短缺的是资金与技术,同时国内又拥有广阔的市场,因此,中国的发展道路不是赶超,而是发展劳动密集性的产业,并努力成为“世界工厂”。在这种看似符合“常识”的意见的影响下,许多决策的结果是,在发展国内技术与引进国外技术时,更倾向于“拿市场换技术”,而对于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也往往只注重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对自主技术创新与发展缺乏持续的、必要的制度性建设与政策支持,更有甚者,将政府支持本国自主技术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必要作为,误读为“非公平市场经济环境”。由此产生的某种境况便是:开放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却并未产生推动中国技术创新的深层次的制度环境,而难以回避的现实却是,由于整体技术水平低下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已经使我们目前消耗了过多的国内外资源。 因此,“神六”的成功及中国航天工业几十年如一的自主技术发展道路,恰恰以其高度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靠单纯的引进不仅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的领先技术,而没有技术领先就不能保证经济发展安全的可靠内生动力,并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仅如此,它还从另一个侧面及时地提醒我们:尽管我们今天有了傲人的航天技术,但这样的技术优势在中国今天的产业结构中比例依然非常低下,中国所有企业的R&D的投入水平只有发达国家平均1/5不到,因此,欢呼“神六”的成功,更应激发我们对于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思考。 现代制度经济理论已经证明,在最能持久保持国家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中,除去人们已经熟悉的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源、技术外,制度本身的建构是影响这些因素组合的最重要变量。而回顾研究中国历史上宋代所具有的大规模先进技术(公元960-1278年),它们之所以没能带动中国最早走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基础性制度支持,如政治、法律、社会等等,在此情况下,即使是再先进的技术领先和技术发展萌芽,都会慢慢消失,或者转移。因此,处于今天异常激烈竞争的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竞争的大环境中,如何培养中国自主技术创新的元制度,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已经不是简单的认识理念上的提高,而是一个涉及到操作环节的策略选择。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自主技术的创造,事实上不可能全部采用航天工业的发展模式,即依靠国家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投入,以国家科研、集体攻关来发展自主技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必须看到,各种类型的企业理论上应该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角”,而国家只是创新制度,在法律、政策上引导这个技术创新元制度的尽快形成。但目前需要解决与考虑的一个客观现实是,为什么在中国的今天,企业并不热衷于依靠技术投入、专利获得来创造利润,从而使这种财富创造的“羊群效应”放大,并带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良性构建与循环? 回答这个问题,尽管是智仁各见,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在中国近几年连续上“榜”的富豪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除了少数“新经济代表”,我们并没有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企业是依靠技术和专利获得的财富,相反,传统行业,特别是依赖于土地增值创造的财富,可能是今天中国最耀眼的光芒。而与此同时,在中国今天市场经济环境的背景中,也还存在那么多依靠行政权力创造财富的事实。当有如此多的“e asy money”可以轻松地获得时,我们又怎能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角”? 我们又怎能指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元制度形成?因此,当行政权力过多浸入市场体系,并有意与无意带动“暴利”产生时,妨碍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制度之害就已经形成,而消除这种制度之害的根本办法,就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使政府在透明化的改革过程中,回到提供公共服务,而非组织产生的正确定位上来。 对于千年渴望的飞天梦想,我们过去已有“神五”的激动,今天又有“神六”的喜悦。如果说这两年一次的激动是一个流动的圣节的话,我们相信未来我们依然还有中国航天更加辉煌的成功。然而,流动的节日,除了欢跃,我们还要有思考,如果说能在航天的成功上悟到,今天国家的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是国家自主创新的话,那么当下一个圣节再次来临时,我们就不会仅仅自豪我们的航天产业,而是自豪于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知识体系,而那才是我们中国未来真正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
|
|
----------------------------------------------------------- 开心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