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12/5 20:05:13 人气:268
|
楼主 |
文字与游戏
成天与方块字打交道,猛地扎进论坛,只感觉自己衣襟间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酸气,如同启封了四川泡菜的坛子,酸入牙根。换个马甲再来,还是酸,却原来连骨子里都酸透了。也许说这话有些失真,但从游戏的角度来看,随时在口袋里装一大堆文字的人,喜欢在坛子里作践文字的人,多少还是有些酸气的,要不古人为什么在秀才二字前冠以一酸字呢?我不敢自诩为秀才,充其量也就一字纸篓,在纸片与文字的堆集中难免有些消化不良,酸气的来源大概就在这里了。我苦恼地问朋友,朋友只说了两个字:倒掉。 倒掉难免有些可惜,但这是唯一的办法了。比如斗地主,你抓了一手牌在手上,有火箭还有炸弹什么的,当对手的牌出完时,你再可惜也只能做一件事:重新洗牌。这多少让我有些痛苦。如果不是后来在论坛被人狂拍一砖,我也许还不会放下手中的牌。记得那天晚上喝了点酒,我醉眼朦胧地闯进论坛,一眼发现自己两天前发的帖占据了第一位,回帖与人气破天荒地超过了论坛的平均水平。我心下一喜,赶紧点开看时,一种悲凉从脚底直往上窜。原来有个叫夜鸢(化名)的地主看出了我文字的浅陋,对着跟我帖的朋友们冷笑了一声,结果遭到朋友们的围攻,而夜鸢却以退为进,步履轻漫,傲气十足。我赶紧退出,眼看着帖子一路飙升,心却凉到极点,因为我被夜鸢的回复句句敲在心坎上,我感受到了来自论坛的巨大打击。痛定思痛,我在那晚的醉吐之后,无奈地倒掉了篓中的字纸,弃掉马甲,一身轻松地再进论坛。后来我欣喜地看到了论坛的另一片天地,一片快乐与自由组合的天地,一片高雅与通俗并存的天地。偶尔我也还冒些许酸气,也很快被论坛的水冲淡,直到我慢慢地融进论坛,并在不知不觉间滋生出对论坛的留恋。 人说有得必有失,长久对论坛的留恋又让我有了失落。在一些无名的失落感中,我不得不反思:论坛让我留恋的是什么?最让我在黑夜辗转反侧的就是留恋论坛与正视现实的冲突。从传统文化的染缸里爬出来的我,在这种反思中就有了寻因的念头。因为传统文化受佛家的影响太深,而佛家的根本就是因果,所以我产生这种念头也是一种必然。佛家的因果之说深深地影响着我,比如两年前我在现实中因情所困走进网络走进地主论坛,两年后我却被网络所困为论坛所惑,我坚信是有了前面的因,才会有后面的果。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推理,其实现实与网络虽只有一屏之隔,但我在穿越的时候却总有些拖泥带水,也许这就是过程了。想起徐先生的那首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丝云彩……”,诗中描述的也只不过是一种超导状态,连徐先生自己都无法超脱,何况我辈? 扯远了,还是回到论坛。论坛逛久了我常常会做梦。在梦中,我脑子里回荡着论坛里精彩的文字,耳边流淌着哗哗的灌水声,在论坛主页优美的MP3中定格了梦的背景,那就是那绿色的牌桌。醒来后我可以记忆的一个残存画面就是:游戏桌上流过一条清浅的水,文字与扑克牌在水流中或沉淀或漂浮,文字所带的绿色渐渐在水中溶解,慢慢渗透到桌布上,将论坛掩映成一种靓丽的绿。对于这个梦我一直不解,为什么文字与扑克牌能并存,为什么论坛搬到了游戏室,太蒙太奇了,物质世界不会有如此的构建,这种画面也只能存在于梦里,用语言或文字才能描述出来。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喜欢用文字,因为目前论坛最支持的格式也是文字。不同的文字组成了不同的精神世界,拍砖灌水、掐架围观、心情故事、感情经历、游戏悲欢等,论坛用文字展示了芸芸众生心态。正是由于这种展示,我在了解论坛人的同时,也将被论坛人所了解。 论坛反映的是人的精神层面,而人是论坛的主宰,人又是有感情的动物,恰好这群人又是有着不同感情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内心世界的游戏者,论坛的浮沉与这群人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前段时间地主论坛被某段喋喋不休的经历文字所覆盖,论坛上下怒潮滔天。这是因为个人的精神层面被人为夸大,并强行凌驾于论坛人的意志之上了。祥林嫂的伤痛所有人都能理解,但当她的伤痛被夸大到支配个人语言行为并影响到别人的行为时,这就是一种悲哀了,难免会引起公愤或厌恶。对于痛苦的经历,论坛人大都有体会,也大都能够理解,一些跟帖里面的令人感动的安慰或开导,包括对别人的,我看后都觉得很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论坛的主流。记得我也写过一个类似个人经历的文字,整个帖子以伤痛作为基调,用连载的形式写了很长,虽然文字功夫不怎么样,但当时看的人很多,人气达到了四位数,很多未曾谋面的人也跟帖鼓励我,支持我,我体会到了一种现实中无法体会到的感动。从这里我看到了论坛的整体精神的主流,如果没有这种主流的支持、安慰和鼓励,我想我也可能会半途而废,从而失去伴随着我一起喜怒哀乐的论坛。 如果我把论坛和游戏的形体归结于物质,文字的组织和游戏的思维归结于精神,那么从论坛的巨大引力中不难看出游戏者精神的瑰丽。这里出现了一个关健词:游戏者。说到这里想起了一本书叫做《游戏的人》,作者是约翰·赫伊津哈,荷兰人,一个很受人尊敬的英雄,在与德国法西斯的战斗中牺牲。书中有一个很吸引人的论题:“游戏还是战斗”。作者把他所做的一切都看作是一种游戏,包括战斗。余秋雨先生曾对中国戏剧文化提出游戏说,引起学术界一片哗然。在读过此书后,余先生再次肯定了游戏说。我不妨借用一下余先生的观点,大胆地将泡论坛的过程也定义为一种游戏,一种追求某种利益或者荣誉的游戏,回过头我再来看酸气的问题、得失的问题、穿越的问题、喜怒的问题,还有那个不解的梦,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对于游戏,所有联众论坛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本就是一群游戏者。我们不会忘记,无数个夜晚,我们通过方寸里一个虚拟的游戏室,紧张兴奋地熬红双眼;又有无数个夜晚,我们心情平静地来到游戏室,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与朋友闲谈。如果将论坛看成是游戏,惬意与兴奋将会成为我们进入论坛的向往,那么论坛的文字只是一种道具了,道具是不会让人产生酸气的,道具旧了,大可以弃掉再置。论坛里的人就是真正的游戏者了,彼此间就是游戏对手,游戏的规则是自愿、公平,只要把握好游戏规则和心态,再掌握点技巧,那么论坛与现实之间,就不会有冲突了。我若想将游戏永远进行下去,那绝对是我的自由,只要我遵守规则。也许那个梦早就提示了我论坛和游戏的统一性。 夜深了,论坛也好,游戏也好,将要告一段落。我仰望论坛的天空,一个个ID如同繁星密织,无数文字幻化成一张张扑克牌,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下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的游戏。我低下头,在沉思中写下这篇文字,作为一种探讨的观点,与游戏者们商榷。当然游戏也有它的复杂性和不可知因素,比如将感情掺进游戏,结果会怎样我不得而知,也许在不停的发展中,游戏规则会不断地完善。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