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5/12/16 18:54:33 人气:153
|
楼主 |
第一时间观《无极》后感
昨天去看了《无极》,原来以为是要到15号才全面上映的,结果14号晚上就已经有第一场了。我这个人向来喜欢争先,有这个机会自然要看了。影片比较长,7:30放起,结束的时候是9:25,中间看得出还剪接了许多片段。影片总得来说非常好,也许是我这一生中看过的几部好影片之一,我不是指它的配乐、画面或者演员什么的,当然,这些本身就很精彩,各大媒体上都已经夸得跟什么似的了,《无》打动我的,是在于它的思想内涵与隐喻意义,看到一办的时候,就觉得他蕴涵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有对现实的写照与讽刺,有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更有对将来的憧憬和展望。这是一部主旋律相当突出的电影,我觉得它能带给人许多的思索,即使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和镜头,也能给人以无尽的思考。陈凯歌一向惯于抓主题类电影,尤其善于在细节中表现主题,我觉得他这一次做得是真正漂亮,比在《霸王别姬》里拿捏的分寸还要老到,如果要我给《无》打分的话,我想会是90分。 一、演员与角色 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与其中演员的优秀发挥。 1、北公爵——75分。谢霆锋演那个有点娘娘腔的北公爵,蛮有意思的一个人物,自大、狂妄、色厉内荏而又拥有丰富的情感,他比大将军光明复杂,大将军满脑子只有美女或者功名,在一个时期很难容纳下两种以上的东西,但是北公爵不是。他是一个很矛盾化的人,从小被倾城欺骗过,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他无情到杀人不眨眼,同时又对倾城一往情深。谢霆锋一向做惯了花瓶男,这次要出演这样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确实是一个挑战。纵观整部影片,只能说他演得很认真,但是离掌握人物的精髓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按理说北公爵应该是一个面部表情非常丰富的人。但是谢霆锋显然没有刻画好,看上去多少有些呆板,而语气却有着高低起伏,这样就给人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好象他是戴着面具在演戏,少了一种真切感。感觉上让陈道明或者张国荣来演会更合适一点。 2、昆仑奴——95分。我没想到张东健的国语会说的那么好,当然,多少还有点不熟练,但是正是那种木讷的感觉,更让人感受到昆仑的正直与单纯。昆仑虽然是一个奴隶,但是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寓意,他单纯、质朴、有追求,善良、勇敢甚至于被北公爵看成是疯子。张东健的演技显然比谢霆锋好多了,本来就是一个很有男人味道的家伙,在影片中的演出更让人眼前一亮,他对奴隶的那种心理把握是很到位的,尤其是从奴隶转向有渴望的人之后,鬼狼教会了他他不是生来就是奴隶,人是有渴望的。他在影片中的表现非常切合人物身份,虽然很难说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还真想不起有谁能替代他的位置。 3、光明——80分。真田广之以前不熟悉,没见过他演其他影片。在《无》里,他饰演的大将军光明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人物。我还是喜欢影片前半部里穿着鲜花盔甲的真田,颇有几分英雄气概,后半部里他蜕变成居家男人之后,一点看头都没有,尤其是脱下那层盔甲穿上花衣服之后,怎么看怎么不协调。真田本来就是一个很粗犷的汉子,穿那么奶油的衣服确实不大拉风。还有后来他居然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见鬼,形象全破坏了! 4、鬼狼——90分。刘烨演的鬼狼在影片中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从开始的背叛族人、迷失自己到最后的觉醒,以自己的牺牲完成了对昆仑的启示与教育,他似乎更多地一种良师益友的身份出现,或许因为他也是雪国人的缘故吧。作为知名的影帝,小刘同志的演技在这帮人里无疑是一流的,我个人觉得比谁都好,只是戏份少了些,因此只有90分。他把人物的矛盾心理乃至思想斗争刻画得入木三分,看来演过同性恋的人就是不一样! 5、倾城——70分。张柏芝在影片中显然想摆脱一贯的花瓶形象,但是很可惜,并不成功。我甚至觉得没有她在《星愿》和《喜剧之王》里的演出好。当然,张柏芝也是很尽力的,一看就知道,从来没那么大尺度的演出,还和真田搞上了激情戏。但是她的演技总觉得少点什么,就像快餐,没有回味的地方。 二、中心与内涵 影片的人物都非常成功,但是真正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应该是影片的寓意吧。 陈凯歌把一个奴隶命名为“昆仑”,我想是有其深刻用意的——虽然我们在唐朝的历史上也真的有过昆仑奴,看过《大明宫词》的人应该记得很清楚——但是昆仑二字何其巍峨,用在一个地位卑贱的奴隶身上,我想不是没有原因的,遥想当年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何等的气魄与悲壮?昆仑虽然是奴隶,但是他身上所具备的完美品质,是影片里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的,他正直、单纯、忠诚、对自己所爱的东西一往情深,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所爱人的生存,他从瀑布上跳下去的时候没有一丝的犹豫,这是在任何影片中都看不到的。而且昆仑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在马蹄谷帮助大将军用3000人战胜20000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昆仑奴,如果按照我的看法,更多地代表了我们广大的人民,或者一定要说得具体一点的话,代表了人民的比较先进分子——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拥有最伟大的力量却不知道如何运用,他们淳朴、善良,却被无辜地卷入到征战和仇杀当中,他们的爱很简单,他们所要求的东西也很少。我觉得其中有一段表现得非常好:光明问昆仑为什么愿意做他的奴隶,昆仑只说了一句话:跟着你,有肉吃。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中国人民的最好写照:我们的人民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管理的人民,也是最温顺的民族,他们只想要一个安定的生活,有饭吃、有地种、有屋住,在这个范围内,无论统治阶级怎样地剥削和压榨他们,他们都是默默忍受,这一点到现在也没有多少改变,就像吴思先生在《隐蔽的秩序》里写的一样,中国人的不会抗争已经使自己失去太多太多了。 人民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拥有多么巨大的力量,就像昆仑奴不知道自己就是未来的战神、鲜花盔甲的主人一样。人民往往在不经意中就改变和塑造了历史,但是他们的成果很快就会被统治阶级所攫取,就像昆仑稀里糊涂地杀掉了王,救下了倾城,但是光明却把功劳窃为己有,甚至和倾城覆雨翻云,给我们的昆仑同志扣上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这一点,在历史上得到太多的证明,旧朝腐朽,农民起义,天下大乱,一些地方诸侯乘机打出自己的旗号,最后又一统天下,百姓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不信你看看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到溥仪,有几个皇帝是真正的草莽出身?刘邦算一个,朱元璋是真正的流氓无产阶级,其他的皇帝就都是在统治集团内部的高层人员中产生的了。人民只不过是他们用来达到自己野心的工具而已。 人民拥有巨大的力量,不仅不知道如何使用,甚至连为了什么使用都不知道。光明赶昆仑走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巨大的迷茫,说“我没有地方可去”,多么可悲的一件事?一个奴隶好不容易恢复了自由,却发现自己都支配不了自己,我觉得这是对中国人奴性的巨大讽刺,不能否认,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这样这样具有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具有无法比拟的奴性。我们的人民,一直缺少一种独立人格与理智理想,绝大多数人用周星驰的话来说就是“混吃等死、不知所谓”,昆仑前期的表现显然就是这样,他连砍倾城那一刀该不该砍下去都不知道。中国人很多都是这样,做惯了奴才,突然有一天要做自己的主人了,反而无所适从。 当然,人民毕竟是人民,一旦觉醒以后,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鬼狼最后教会了昆仑,心里要有渴望,才能跑得快,否则只能叫逃。逃避什么?命运?困难?或者更多?昆仑在最后明白了自己是喜欢倾城的,他的渴望就是穿上鲜花盔甲去告诉倾城他才是杀王的人,他是爱她的。当然,这个渴望听起来多少童话化了些,就像我说我的渴望是穿上Dunhill去告诉我喜欢的女生我是XXX一样,不过这只是影片的隐喻意义而已,起码我们知道,昆仑有了理想,他不再是以前那个只知道跑的奴隶了。 严格地说,同是雪国人的鬼狼也应该是人民的化身,只是他好象犯过一些历史错误,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为了活命而答应做了北公爵无欢的奴隶,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没做啥亏心事,唯一对不起的是自己,好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再次回到了人民的阵营中来,并且用自己的牺牲完成了昆仑的人格完善与觉悟升华,使他最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与渴望。 光明和无欢,严格地说在影片中都算不得好人,最后的下场也说明了这一切。一个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一个是身家显赫的爵爷,他们都是统治阶级集团的上层代表,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择手段。光明为了打赢马蹄谷一战,不惜让133个奴隶白白送死,北公爵更是喜怒无常,杀人不眨眼,多少有些变态的心理。当然两个人也是有区别的,就像统治阶级往往分为左派和右派一样。 光明显然是左派的代表,狂妄、自大,当然,自身能力也是卓尔不群的,他确实是一个枭雄,但是也只有满脑子的功名利禄,他的统治方式粗暴而又简单,他活着就是为了胜利,为了胜利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他是一个简单的征服者与破坏者,看到光明,就让我们想起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还有柬埔寨的红色高棉,等等,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惜到最后自己也是白骨一具。 无欢,北公爵,这个人很像袁绍,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色厉内荏,优柔寡断,甚至有些变态,他自己也承认,只要大将军存在一天,那他自己就永远是一个二流货色。他应该是右派的代表,阴柔、阴险乃至狡诈,他的内心甚至比光明都不如,空虚、胆怯充满了他的脑子,只有处在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才会喜怒无常。他虽然常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但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像极了绥靖派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还有点像希特勒。 那么倾城又是什么呢?我一直不是太明白,是幸福吗?人民——昆仑奴想得到她,统治集团——王、光明、无欢也想得到她,但是我又觉得不全是,倾城是带有原罪的,影片的一开始就说得很清楚,她以牺牲自己的真爱来换取所谓的富贵荣华,那么她究竟是什么的代表?她并不能支配自己,其实很多时候,她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她不信有真爱,不信有真情,有的只有逢场作戏。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我只能得出这样一个比较不那么难接受的结论,倾城,应该代表的也是人民,或者具体地说,是人民中的个体,比如你,比如我,比如他,本质中的大多数是好的,但是也带了一些腐朽的自然偏好。只有这样才能说的过去。人民中的个体,是统治阶级和人民运动争夺的对象,而我们的个体又往往活在一种懵懂之中,当觉悟者,比如昆仑来拯救我们的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知道,甚至还会认为这是另一个统治阶级的恩赐(光明),我们像倾城一样,也有虚荣心,也喜欢被强者所宠爱,不自觉地向所谓的强有力的统治阶级靠拢,但是到头来只有伤害,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真正能够拯救我们和改变我们命运的,是人民,或者说,是人民自己。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的命运已经被注定,却没有发现,其实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