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1/9 21:59:29 人气:129
|
楼主 |
怀念周总理
弹指一挥间,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但我相信“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是不会轻易被人们忘却的(据说当时就连联合国都为周总理降了半旗)。我想他能具有这样的魔力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的心中从来没有自己,而是始终装着人民。他才是人民心中真正的公仆! 周总理恐怕是中国最贫民化的总理了。 千百年来一直都有这么一种概念:既然当了官,就理所应当地位显赫,一呼百应,做人上人,享福中福。也正是因为这,使得千百年来多少人十年寒窗苦读,“为五斗米折腰”。而“官”与“民”也大多是处于对立的局面。然而我们新中国的周总理却打破了这个局面,让老百姓相信官也有真正为百姓谋福,不求私利的好官。在生活上周总理从没为自己打算过。他从进北京城起就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但却从来不让装修。据说有一次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偷偷把房里的一切换成新的,然而那换来的不是他的赞许,而是一顿火光。他还声称如果不把他房间里原来的东西换回来恢复原状他就不进去住!大家拿他没办法,只好照办了。他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穿得也十分俭朴。衬衣是打过补丁的,就连衣领和袖口都是换过好几次的,一件睡衣也是缝缝补补……他从不容许自己的家人搞特殊。他的三弟周恩寿解放前经商为党提供了不少经费,解放后被安排在内务部,他却指示要将他弟弟的职务尽量安排低些。后来周恩寿得了胃病,不能正常工作,他又指示要三弟办退休,并且不准领国家工资。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再看看如今的某些当权者吧!吃必是山珍海味,美味珍馐,假工作之名出入高级宾馆饭店,肆意挥霍国家的金钱。穿非是名牌不上身,身着“花花公子”,脚登“老人头”,手提“鳄鱼”,何其威风!住的是洋楼别墅,高级公馆,进出坐的是高级轿车,前有人开道,后有人断后,前呼后拥,何其排场!凡是能扯上一点关系的,管他什么“亲七亲八”,一把拉扯,安插左右,真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多么大的差异!是不是“好了疮疤忘了疼”呢? 周总理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死后不留骨灰的高官了吧。 有史以来,人死后都会修建墓冢,让生者追思,让死者长存,而且权利越高的人就越想将身后事办得风光。于是世界上才有诸如中国西安秦始皇陵,北京十三陵,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等宏伟壮观的陵寝……这背后流着多少人们的血泪与汗水啊!然而这位新中国的总理却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他早就与妻子邓颖超约定死后要将骨灰抛洒向祖国大地。一来节约土地,二来又不至于劳民伤财。于是他的家人便遵从他的遗愿,在他死后仅以一架农用飞机默默地将他的骨灰撒向生他养他的祖国大地。也正是这一撒,将他的身影深深镌刻在祖国大地上,更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民的心坎里,尽管他无碑无墓。 周总理生而无后,却不改对妻子的一片真情。 俗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残酷的战争夺去了邓颖超女士腹中的孩子,且剥夺了她生育的能力。本来他可以以此为由抛弃妻子,而且理由还堂而皇之。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嫌弃糟糠之妻,另拥新欢。尽管他们是那么喜欢孩子!其实以他当时的地位,才华,相貌,早就不知倾倒了多少女性(其中不乏优秀之辈),何愁找不到女子心甘情愿为他生儿育女呢?况且邓颖超并不是什么女中英豪,更不是什么绝色美女。而且在解放初期中高层干部中改弦易辙,重新结合的也不乏其人,他根本不用担心“千夫指”啊!但他仍然坚守当初的爱请誓言,与妻子继续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携手走过人生。这一对伟大的革命夫妻在动乱的年代相识,相知,相爱,在解放后的和平年代依旧不改初衷。虽然他们的爱比不上梁祝来得轰轰烈烈,却也足以让天下有情人为之潸然泪下!曾有一位自称是总理后人的无耻女子著书立说,还到处宣扬,惟恐天下不乱。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经不起事实推敲的,历史还了周总理一个清白。周总理的这种对爱情的忠贞难道不值得现在的人们学习吗?看看当今社会的某些人(其中不乏当权者)吧!困难时期妻子与他生死与共,好不容易才挨到出头之日。等到日子好过了,一切都换成新的,就连妻子也都是新的了!这还不够,还包了“二奶”,接下去还有“三奶”“四奶”……有的就连自己都说不明白究竟有了几个女人!没办法,“位高权重”了嘛!难道人到有了“饱暖”真的就要去“思淫欲”吗?为什么不把心思多用点在社稷和民众福祉上呢?为什么周总理却可以做到始终如一呢?他还是个“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总理啊!难道这不比他们更“位高权重”吗?这是不是足以愧煞这些人,让他们去面壁思过,好好反省呢? 总理的事迹还有太多太多,不是用几页薄薄的纸就可以描述完的。或许三十年的岁月已经磨平太多太多事,但是周总理那桩桩件件看似平凡却又感人至深的事迹是永远不会被人们所淡忘的。他是一个真正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他的人格魅力是超时空的,必将永留于人们的心里,永垂于青史! 如果中国能有多几个周总理一样的好公仆,那还何愁中国不能兴旺发达呢? 2006年1月8日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