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1/14 11:16:34 人气:135
|
楼主 |
婚外情,一个敏感而诱惑的话题
一说到婚外情这个话题,人们总是既敏感又充满兴趣。但平静地、客观地、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去了解婚外情男女们的苦恼,分析其产生婚外情的主客观原因,探究其遭遇婚外情后的身不由己,以至许多人处于难以自拔的无奈境地的人却并不是很不多。因为,这是一个涉及伦理道德和个人品质的沉重话题,除了引起嫌疑之外,还容易招致群起而攻之。但是,在张扬时代个性的今天,婚外情似乎已成为一种时代病,如瘟疫般在不同的角落里滋生蔓延着。这对于具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无数婚姻家庭产生着强烈的冲击。也正因为此,听起来才人人敏感,说起来才个个痛恨,声讨时才会群起而诛之,婚外情男女们有如感情世界里的过街老鼠,不能不诚惶诚恐,东躲西藏。但令人费解的是,人们既要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激愤而激烈地为形形色色的婚外情“定罪”、“量刑”,却又从不放过对每一个婚外情故事的好奇、热心及谈论机会,不抗拒婚外情对人意念的诱惑。有的人甚至在给他人“定罪”和“量刑”之后,或迫不及待,或不知不觉地也踏入了婚外情的沼泽地,成为只能在黑暗中扪心自问、烦躁忏悔、顾此失彼、自讨苦吃的愚蠢情人。 当我还很小时就听说过作为负心汉典型的陈世美弃妻攀贵的故事。但那时年纪太小,听来连意思都不懂,更不可能想到婚外情会在现代中国社会盛行为一种时代病。后来又听说有个地方戏叫做《陈世美喊冤》,不管内容怎样,看题目就知道可能是为陈世美找理由、作辩解。也许,今天人们痛恨的婚外情,与陈世美那个时代的动机、目的、意愿、情形等都有质的区别,更不说形式上的差异,自然也就不能将其与陈世美的感情相提并论,但说到底还是婚外情。所以,一说婚外情,人们就不免要想到陈世美,而一提陈世美,又会联想到婚外情,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么,人们究竟为何对婚外情既如此敏感,又如此痛恨?本人浅见,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其一,婚外情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与历史文化底蕴相关 伦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生活规范准则,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关伦理的思想比西方要早200多年。而关于道德的概念,在中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记载,也比西方早得多。孔子在《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说的是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他还说:“德之不休,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里的德,指的就是人们的行为、作风和品德。因此,中国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其研究都盛过西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及其教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对婚姻从一而终、对家庭负责到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并体现在婚姻、家庭的具体生活中。而婚外情恰恰偏离了伦理道德轨迹,在历史传统文化中属于不兼容的另类,必然被道德所排斥,受众人所谴责,遭到婚姻家庭的强力抵制与猛烈抗击。 其二,婚外情属于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对社会风尚习俗产生着重要影响 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在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作为个人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及善恶的评价标准,用以约束作为社会人的个体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要求,保障社会的平安稳定、文明健康、正常有序地运行。道德规范一经形成,就作为善恶标准,一方面通过舆论和教育方式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形成人们的善恶观念、情感和意向,进而集中形成人们的内心信念;另一方面又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规章制度的形式确立起来,成为一定社会约束人们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的原则和规范,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应当或不应当的道德关系。而婚外情对社会风尚习俗会产生直接影响,其行为是对现有婚姻制度、传统习俗、感情模式的挑战,自然属于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也必然遭致众人的唾弃和痛恨。 其三,婚外情对家庭婚姻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婚外情涉及到人最基本的感情问题,遭遇婚外情的人通常需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不管社会怎样开放,不管时代怎样进步,不论人们的观念怎样改变,婚外情对家庭都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引来婚姻的危机。夹在两个男人或女人之间的感情,连最基本的生活平静都没有,自然谈不上感情、婚姻生活的愉快,最终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婚姻家庭的破裂。二是对孩子的生活、人格及心智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有婚外情的家庭,既毁坏了孩子正常成长所需要的家庭生活,又让孩子在对婚外情父亲或母亲的鄙视与摩仿中形成自身情感冲突,产生怪异的感情心理。特别是父母的吵闹和打骂声,会对孩子的人格和心智产生极不好的影响,甚至会由于一个残破的家庭起因,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长久的麻烦和负担。三是婚外情者的心理压力过重。陷入婚外情的男女,无一不是处在压力之中。一方面要瞒着丈夫或妻子与情人偷情,常常提心吊胆,惊恐不安,心理负担极重;另一方面又要接受第三者的要求、抱怨、逼迫和哭述,且循环反复,步步升级,永无止境,令人烦躁不安。四是过度的生理透支。陷在婚外情中的人,要应付两个男人或女人,在时间上处于疲于奔命状态,整天两头跑连休息时间都没有。在感情上更是乱七八糟,一踏糊涂,结果两头都不讨好。五是经济和事业被扰乱。在当今的社会状况下,要维持一段婚外情,除吃饭、喝茶、喝咖啡、送礼物、住宾馆等需要数目不小的开支外,不少人还需要进行特别投资。当自身经济能力不足时,有人便带着侥幸心理,贪赃枉法,胡作非为,把自己搞成历史罪人。这既影响了原有家庭经济生活,又毁灭了自己的前程。总之,无论是哪种情况,婚外情对婚姻家庭都产生着强烈的冲击和伤害,并且这种冲击和伤害是超越时空的,也是超出婚外情者自己想象和预料的。 其四,婚外情对个人荣誉损伤惨重 荣誉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自我意识,一种人格尊严,也就是由于个人履行了社会义务而产生的一种自豪感和荣辱感。人们常说的自尊自重,就是指保持自已的人格尊严,保持自身的荣誉。作为个人自我意识的荣誉,实质上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是个人行为符合道德要求、经得起自已良心审查而产生的自我道德满足。这种心理满足会成为一种内在力量,促使人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地追求更高的荣誉。所以荣誉范畴同义务、良心、幸福等构成个体道德的丰富内容,并与社会客观评价的荣誉紧密联系。而婚外情行为却与个人荣誉背道而驰。一旦婚外情被揭穿并公之于众,当事人就会受到内外夹攻:在家里,要受到家庭成员的谴责、痛骂、审讯,甚至承皮肉之苦,被家人冷眼相看;在外面,人们会用耻辱给婚外情以指责和鞭挞,如用“道德败坏”、“无耻之徒”、“流氓”、“人渣”等贬称,以表示社会对婚外情行为的憎恨、鄙视和反对,让婚外情者随时感到无地自容,觉得自己比过去矮了半截。处于如此状态中的婚外情者,丧失了自己的荣誉,丧失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只能低着头做人,承受社会的否定评价。 其五,婚外情作为一种未知领域,总是对人具有诱惑力 对美好感情的渴望是人的本能需求的一个部分。之所以情爱会成为自有人类以来的生活主题,被历代作家和诗人反复吟唱,一是因为情爱是人们内心唯一剩下的最珍贵最纯洁的一方净土。除了必须的生理需求,人们更渴求一种心灵依恋。特别是那些感情世界的荒芜者,只知道沙漠的迷茫与苦难,却不懂得绿洲的幸福与美好,所以见到一点绿草,就拼命地奔出沙漠,以为自己遇到了绿洲。二是因为很多人的感情欲望永无止境。总是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嘴吃碗里,眼看锅里,不择手段,寻求新欢,游戏生命。三是因为新奇和好奇心理的驱使。好奇心理人皆有之,即使是对自己婚姻比较满意的人,也同样对婚外情存在好奇心理,总想了解有别于自己婚姻的那种刻骨铭心和魂牵梦绕,就象未品尝到梨子时总不知道其滋味一样,即使吃不到梨子,可以问问价格,了解行情。再者是如今的人,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除了希望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之外,在潜意识里还企图张扬个性,追求浪漫,寻求潇洒,活出新颖。但这类人总想左手提着鱼,右手抓住熊掌,还害怕承担社会责任,因而只得以谈论充饥。
|
|
|
----------------------------------------------------------- 淮 聊:敢问路在何方? 一棵树:路就在前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