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6/13 12:25:40 人气:142
|
楼主 |
暮春的玫瑰灰
当浪漫的玫红色,与苍凉的银灰色混合在一起,将会出现一种奇异的颜色,就像是玫瑰燃烧之后的灰烬,潋滟而悲情。我所知道的一位女子,就有这样特殊的底色,她就是传唱不衰的张爱玲。出身名门世家的张爱玲,是我国近代文坛上百年难遇的天才女作家。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让她从容地游弋在文字之中,痛苦并享受着。纵览张爱玲的作品,无论是清越隽永的散文,还是细腻深刻的小说,字里行间渗透出的哀愁与无奈,常常令人掩卷而叹。 张伯伦说爱可以为你加冕,也可以将你钉上十字架。而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似乎更倾向于后者。在她的名篇《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这样写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可谓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男人善变花心的本质。其实,不管是红玫瑰的情人,还是白玫瑰的妻子,都是同样的悲哀。因为她们拥有的只是男人一部分的爱情,而男人会把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给他始终无法得到的女人。惟有智者,才能有这等敏锐的触觉与观察力,抽丝剥茧,正中要害。然而,看得太透彻的人,通常都是不快乐的。因此,张爱玲说“凡事想得太多是不行的。”不知道她说这话的时候,是想开导世人,还是自我安慰呢!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以皆大欢喜结局的并不多。《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在历经战火的洗礼之后,终于缔结了良缘,满足了广大读者喜好大团圆的心理,但却也因此落了俗套。在这部小时里,最动人之处不是范白劫后余生的拥抱,而是两个不肯轻易妥协的人冷战之后,范柳原午夜电话中那一句突如其来的“我爱你!”两个同样孤独渴望温暖的灵魂,小心翼翼地掩饰着自己的心意,惟恐爱情会带来不能承受的伤害。“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低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对于爱情,竟然患得患失到了如此地步,岂是悲哀一词可以形容的?即使可以厮守在一起,那份战战兢兢的爱又能维持多久呢?当平淡的生活,磨损耗尽了往日的激情,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届时,轰然坍塌的将不仅仅是爱情,恐怕连生活都需要重新排列组合。 张爱玲笔下的主人公,都活得艰辛而压抑。《金锁记》中宁可相信金钱也不相信爱情的七巧,《沉香屑》里为了留住爱人而不惜出卖灵肉的薇龙,《心经》里陷入不伦泥潭的父女......,皆是如此。对情感的不确定性,对生命本身的质疑,贯穿了张爱玲作品的始终。也许正是她个人的际遇,才成就了她这样的作品。 幼时,父母的几番离合,让张爱玲变得敏感而脆弱。而她自己也经历了两段婚姻,第一次以离婚告终,第二次是丈夫病死。其中,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尤为世人所瞩目。风流倜傥的胡兰成,本来就是一个热衷感情游戏的浪子,在他们相遇之初,落魄的他已是使君有妇,而彼时声名显赫的张爱玲仍是小姑独处。在感情上懵懂的张爱玲,一头扎进了胡兰成的柔情陷阱,从此不能自拔。自命不凡的胡兰成没有固定的工作与稳定的收入,全靠张爱玲的稿酬来维持两人的日常开销。胡兰成心安理得地花着张爱玲的血汗钱,甚至无耻地用张的钱包养情人,而他的这位情人虽然年轻,但就辈分而言应该算是他的长辈。最匪夷所思的是,当张爱玲得知情海生变之后,居然默默忍受了如此不堪的一幕,甚至与胡及他的情人同住一处。这种荒诞的三人行局面,维持了半年之久。可惜,张爱玲的用心良苦,终究唤不回郎心似铁的胡兰成。心力交瘁的张爱玲,不得不痛下决心登报离婚。尽管胡兰成负心在先,但张爱玲还是顾念旧情支付给他一笔不菲的赡养费,可谓是仁至义尽。在爱情领域 里,受伤最重的必定是用情最深的人。对于这段感情,也许用张爱玲自己的话来做注脚更合适:“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只是这样的花朵,在一时的明艳之后,就只剩下不尽的荒芜与凄然。 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撤手罢。然而,聪慧如张爱玲都无法释怀放手,更况其他庸人了?!但凡天才,注定要孤独终老。而张爱玲是个骨子里悲情的女子,孤独是她无法抗拒的宿命。悲情的张爱玲,是一只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穿行在暮春玫瑰灰色的烟雨里,最终定格成一帧凄艳的风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