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6/22 15:11:44 人气:179
|
楼主 |
资本和智本
观京城名人潘石屹的访谈。在访问中,他回忆了过往奋斗以及他的金钱观。
在他的观念中,从小,因家中困顿,对钱有一种生存般的渴望。当家里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只能穿破旧衣裳,遭遇旁人冷眼时,他知道,钱首先是一种基本的尊严。第一次感到金钱解放是:1984年左右的样子,工资拿到了每月一百多元,心头第一次轻松下来,哦,原来不再拮据的感受是如此的舒畅轻快。第一次拥有对金钱的真实感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海南圈地炒房,一笔单子拿到两百多万,六个人分。在当时,这笔银子数目也不算小。于是,平日里他每日早上花两次钱,一是作早饭的葱油饼另一是当日《海南早报》;而项目成功后的次日早晨,他这两样花销用的钞票是他所分得的钱款,从银行取出的,也同样能够买到和平时一样的早饭与早报。握着它们,他惴惴不安的心才落了地,原来帐面上的一堆零是真实存在的。访问中,他还谈了他在面对金钱的变化:“是有一阵子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了,说话声音都不同了,吃的东西也不一样了,明明喜欢吃的是面,非要顿顿是那肥皂样子的鲍鱼。还好是聪明人,知道这样的自己不是真的自己。”今天,为工程款所签出的支票上的数目是以千万为单位计算的。但他对工作的奋斗更多是对所热爱事业抱有的使命感,这,已经超越了个人欲望。
观后感触良多。童年的成长经历会成为我们长大成人后身上的许多印记。一个人,假若不曾亲历生存线上的挣扎磨难,未经历过苦痛边缘,未有清晰的金钱概念,在金钱的领域里未必有大作为。因此,常见到,许多文人,生长在城市里,或有自信耻于谈钱,对钱的评价多半“酸”。他们的言行也招致了从商之人的嘲笑.道不同不相为谋,道无正误,择道之因各异,价值观也各有不同。
洛克菲勒在28岁时候有了平生第一个100万,立即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不久便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可笑,于是,终身简朴。当财富级别达到一定级数,实数之后的零的真实意义并不大了--除了所享受的物质数量因喜好增减外,生活品质和内心的安全感是差异不大的。从无到有,自是欣然;而当拥有已是习惯,便是生活如常。
人的自信总有出处,有人得意于自己的相貌,有人骄傲于自己的智慧,有人自豪于自己的财富……当为这份专属的自信找到获得认可的平台时,自信的源泉才汩汩而来,如鱼得水。反之,当你的自信来源不被认同甚至被挑衅时,不但感到愤怒甚至还会奋力反击。
然而,是不能因为钱的数目多寡简单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和衡量一个人的自信心的。假若人--这个生物界最精密的物种--也能被量化和物化,世界就变得太单调和平淡了。况且,金钱数目是人类后天造就的度量衡标准,人类经济的发展史也是经历结绳记事演变为数据指标丰富多样的过程。时间就是历史,永远没人能预知真实的明天是怎样的。俗语有论: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世界上,改变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人要幸福,需要有追求。所有你要得到的就需要付出,当这种得与失匹配的时候,才有舒坦。财务自由是自由的一种形态。获取自由,必先学会推理得到自由的游戏规则,并且遵循规则,紧密执行直至收获结果。稍有停滞,暂停追求,必然会导致天平失衡,也就没有了幸福感。
智力的资本才是实力。对智商和情商的把控感和运筹帷幄能力构成了智本的结构体系.结构完整、体系平衡才成其为人真正的底气和魄力。帐目上的数字变幻仅仅是底气的一个方面。然而,在现今社会人心浮躁越来越喜欢用金钱数目和财富多寡为标准评价成功时,多半忘记了智本的整体内涵,以偏概全。
实力代表尊严。受苦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利。建立健全自己的智本,基于此的实力以及脚踏实地的孜孜以求,才能够奋斗得到驰骋飞扬的自由。
因此,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资本。学会用智本结构评估自己,百尺竿头才能更进一步
|
|
|
----------------------------------------------------------- http://spaces.msn.com/members/19811117chenhao
有人说:我在路上,你在路上,他也在路上,只是不知道谁在
谁的路上,自己又在哪条路上.
我曰:无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