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7/14 21:43:14 人气:172
|
楼主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 1,问:什么是无念? 答:无念不是压念不起,与死人相似,而是念起不随,念念不停留。尽管做一切事,心中不留丝毫痕迹,无一点执着。
2,问:什么是无住用心? 答:佛法不是消极厌世的,而是积极入世的,佛子故应身先大众干一切繁忙的工作,不可逃避现实,在工作时须应缘而作,心中不可存丝毫功德相。脑筋里没有一点东西,空空荡荡地就像没有做过一样才是无住用心。
3,问:什么叫无漏? 答:修行是从有漏修到无漏。无漏是把你的一切妄想执著与一切功德相都漏光了,到了无善,无恶,无喜,无烦恼可漏了,这时就是无漏。有一点喜乐与烦恼在,还是有漏。你现在有妄心,妄想,妄念,赶快放下,不跟它走,把它都消光,没有东西再漏了叫无漏。所以应一切放手,一切不要执著。证到无漏时,十方圆明,道通具足,成就无量功德。
4,问: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 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但重点应看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5,问:什么叫观自在? 答:观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动摇。这个自己不是肉身的自己,了了灵知才是自己。但又不住了了灵知。
6,问:什么是阴神? 答:人家看不见你,但你自己知道。
7,问:缘从何来? 答:缘是过去世所造的业感得的。业感缘起,心动就是缘。缘也是本性的妙能,大悲缘起,佛土庄严,都从菩提因缘而现。
8,问:《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 答: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9,问:实相念佛的要点是什么? 答:不著相,念自性。内照念头起处,不跟它跑即名念实相佛。
10,问:近来对一切有相佛法难以产生恭敬心,看得见的世界尚属虚幻,看不见的世界又如何令人产生绝对信心呢? 答:相虽属虚幻,但不是没有作用。所以说非空非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二边俱不能生。天空之大,世界之多,现代科学尚不能测其端倪。只有佛眼明净,一清二楚。你只一心按佛法修持,到根尘脱落时,所谓看不见的世界自然得见。
11,问:为什么要发愿? 答:愿为一切事物成功之母。愿能成事。所以修行须发大愿,要成佛度众生,即不怕艰难困苦,勇猛精进,遇任何挫折也不会退失初心。人如果没有愿,碰到困难就不肯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没有大愿,不做度众生的事,福德从何而来?
12,问:如何是戒? 答:戒者,戒你心不妄动而易于入定也,故最要紧的是心戒。心不为境界所动,于一切境,无染,无著是一切戒的根本。再由不动的妙心起饶益众生的大悲方便,处处摄受利济,方能具足一切戒的功德。
13,问:正定和普通睡眠的区别? 答:等你定功深入,睡着亦是了了分明的,而不是昏昏沉沉的。
14,问:灵魂与佛性有什么区别? 答:灵魂是佛性与无明的和合。如你没有识得本性,着相的,就是灵魂。有分别心,有粘染的就是灵魂。魂与魄也有区别。有人说三魂七魄,就是三分灵魂七分魄。魂是阳气,魄是阴气。人身上都有阴阳,阴极,阳极。凡夫身上光明的一面只有三分,黑暗的一面有七分,所以要将黑暗的一面,执着的习气化掉。纯阳祖师叫纯阳,即阴气都消光了。著相出不了三界,著了阳神还是有生死,须一点都不著才好。
15,问:《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 答:只是无相,不是无说,不是无闻,一切没有就落断灭空了。常住真心无相,犹如虚空一样。因空故,一切东西都能容得下。法身犹如虚空,但不能住在空相上,一住就有落处。说法也是,一有知见分别就有落处。所以,最后就心无说无闻来破言说的执着,归于无相灵活妙有
|
|
|
----------------------------------------------------------- 无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