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9/7 12:46:56 人气:147
|
楼主 |
打印
浅谈素质教育
在教育行业工作1年了,常常从媒体上看到体罚学生致使学生致残的报道。对于这些现象,大多数人将其归因为教师的素质不高,师德水平欠佳。但这样的分析太空洞,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根子。其实,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教育教学中种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种种伤害学生身体和人格的现象,都是缘于对学生的不尊重,缘于教师缺乏对人的尊重意识。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人。只有在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学会尊重,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尊重学生应该是师德的底线。所谓尊重学生,就是要将学生看作是与教师“平起平坐”、有着平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和教师一样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的人。只有具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才不会伤害学生的人格,才不会无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想法;才会在批评学生时,顾及学生的面子和尊严;也才会在和学生谈话时,将身体蹲下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不可否认,教育需要智慧,但这种智慧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如何呵护学生的自尊。19世纪美国哲学家、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可谓一语中的。我们今天讨论什么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尊重学生无疑是师德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选择榜样,树立榜样,强化榜样的形象和作用。第一,抓住各种时机(早会、班队课),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第二,还常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贴近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让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第三,找个别学生谈心,以爱心、热心感化学生,使他们从榜样中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二、营造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一,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绘画、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如科技月,组织学生每人至少看一本科技书,展开想象的翅膀人人动手制作科技作品,班级出一期板报。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又如校园艺术节,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会”、“小小故事大王”、画一画“美丽的厦门”、“我喜欢的景点”摄影赛、“小厨师”等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而认识到自己可以管理自己,关心集体,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并锻炼胆量。班会课上,让学生写一写《跟老师说心里话》,架起沟通师生的心灵之桥,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课堂上,教师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如告诉学生“你能”、“你行”、“你可以”、“你会”、“我相信你”┉┉等等鼓励之语言,使每个学生在班里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 三、精心培养 “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教师播洒的一片爱心,是促使学生上进的雨露。教师对学生除了要有爱心,还要注意工作方法。我们对待任何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教师只要努力跟学生沟通,帮助学生选择榜样,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
|
|
----------------------------------------------------------- 愿,你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