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9/13 13:20:32 人气:209
|
楼主 |
孤独的酒
孤独的酒 --- 若秋水之闲澜,若乱世之微波。
有人问我:"你最怕的是什么?"我说:"狐独"。"那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呢?""孤独。" 孤独是一种复杂的心境,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绪对它有着不同的反应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就像苏轼的《题西林壁》,观察与认识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会有所差异。
在孤独中,一切烦恼的忧伤的可怕的无奈的东西,如上司的不满、同事的误会、朋友的背叛、爱情的失败、家庭的矛盾、囊中的羞涩、前途的叵测都会在脑海里萦回;在孤独中,一切一切的亲切的温馨的快乐的美好的情景,像调资的喜讯啦、提拔的消息啦、父母疼爱的目光啦、友人相聚的气氛啦,抑或酒醉后的酣畅,创作后的轻松等诸多微小的事情也都会在心中倍感幸福。
也许是像我这样既可未取妻生子又无亲友相伴的人常常陷入一种莫名的孤独中。无论是寂静的房间,还是沉寂的夜晚,我都是一个人在孤独中默默地感受着孤独,犹如一位独行者在借助昏暗的灯光静静地品尝着一杯老酒。面对空荡荡的居室,我会不知所措,不晓身在何处总感到某种异常的压抑和恐惧。于是,我只好尽情地倾听自己的呼吸,或有意识地弄出些声响,以此为生命的存在做出无奈的佐证;当身影孑然地走在夜深的路上,与风雨为伍,携星光相随,感觉成为唯一的依托,此时,便会觉得凄凉与悲哀,旷远与苍茫显得格外深刻,一种无法状的情绪油然而升,不知不觉中已经泪流满面。
所有的痛苦和恐惧会由孤独滋生出来,而人体本身是感受和播种生命的土壤。面对孤独, 人们会本能地去求助友谊,梦想爱情,渴望手被另一双手紧握,乞盼灿烂的笑容充实荒漠的心域。孤独中的人,思想将变得更加真实,而这种真实又让人心里喧躁得发狂。
我曾读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本书,深被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的孤独所震憾。 我的双脚不由自主地走进那个孤独的家庭,又从那个家庭的孤独中走出来,搅得心情好沉闷。过后不禁自恼怒:犯得着么?其实,我倒是极钦佩远古那些文人士大夫们,这些前辈竟能毫无牵挂地归隐山林野谷过着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生活,刻意去寻找孤独中的平静,抑或平静中的孤独,以寡淡的习境与大自然直接对话。"君子有逸志,栖迟于一丘,""恬淡养玄虚,沈精研空猷"。这种悠闲而惬意的情调,不能不令人为之叹服。
孤独既可让人脆弱,又让人坚强,它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有的人尽管天赋极高,才华横溢,却不能面对孤独的生活。因此,他只能在空虚中逐渐消沉央寂寞中走向死亡。耐得住孤独的人大都胸怀大志、意志坚定者,他们把孤独当做一种考验和挑战,顽强地与人生际遇抗争,默默进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样,终究会有所建树的。
孤独是一杯酒,孤独是一首歌;孤独是一朵鲜美的花,也是一枚酸涩的果。
我这样想。 我不愿孤独,但却必须面对孤独;孤独的滋味并不好,但我却不得不去感受这孤独。也许我本就是孤鸿,偶尔与大家的会合,也仅仅是瞬息的交流。也许刹那间的交汇便可撞出火花,可我只能等待这万分之一的机会,或许,这,只是一个梦。
孤独的生涯永远是漫长的,时间也似乎就有行了,心脏的跳动能感受到时间从眼底下滑过。看着时间一滴一滴流过,感到生命在逐渐枯萎;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衰老,我笑了,嘴里满是苦涩。这个世界这么繁华与喧闹,我很心动,但却离她很遥远很遥远……
月亮把余辉涂在这个世界上,但我却感到她也很孤独。纵是满天星斗,她离他们也是很远很远。也许正因为我们都孤独,所以我们并不孤独,两颗孤独的心总是靠得很近很近。
在月下独自吟诵古人的佳文,是我一大喜好。而有成就的古人,大都较清高,而我也许因为孤独,故也很清高。于是便感到自己很能体会到古人的那份情感,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格调。我把月当作知心,在月光的沐浴下,轻轻地吟诵,让她和我一起分享这份感受,共同品位这孤独。
范仲淹因孤独而“谙尽孤眠滋味”;柳永因孤独而“不忍登高临远”;苏轼又因孤独而“拣尽寒枝不肯栖”;李清照更因孤独而“人比黄花瘦”。然而我更欣赏苏学士,因他更缥缈,更绝世。我感到我像他,不属于这个世界,而是属于孤独:另一个世界,很清,很淡,也很真。
漫长的孤独岁月,使我学会用心去品尝。也许孤独并不可苦,苦的是人的心;孤独也并不漫长,漫长的也是自己的心。时间如流水,但孤独时心如止水,于是孤独便没有尽头。然而孤独更像屏障,隔绝了一切,再也看不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落下,朝阳的蓬勃,夕阳的余辉,只是记忆中的空白,只剩下孤独。 |
|
|
----------------------------------------------------------- 我是今生的水,你是前世的茶 用今生的水来泡一杯前世的茶, 透明的瓷杯里 沉淀的是前世的情, 沸腾的是今生的爱 这味道就叫做----缘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