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2006/9/26 20:52:14 人气:234
|
楼主 |
愚公夜话---向动物学习爱情
性欲只是生物受刺激时自然产生一种临时冲动或需要的自然属性。我个人从来不相信性欲是可以产生永久保鲜的所谓“爱情”,但人与人利益密切相关、合作愉快是可以产生和性别无关的持久感情的。感情就是一种介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相互依赖的幸福感觉或需要。 婚姻和爱情及性道德不过是统治集团通过文人说了千遍谎言而形成的真理。炮制谎言的人心里很清楚,所以自己从来不相信,更不会遵守。人类社会和动物界在此有两点本质的区别。一是种族的延续不再是生存的首要目的,性从繁衍手段更多的时候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自身和社会发展放到了第一位。二是子女培养的目的不再是使之活下来而是为了其发展。培育后代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变得十分庞大,个人奔走多个家庭照顾多个子女已经很难实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平均分配人们的交配权,由此产生的种种争斗势必给需要密切分工协作的大生产社会带来灭顶之灾。统治集团需要构成社会单元的家庭首先稳定下来。所以多数国家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中不同性别的重要程度和个人抚养能力,理性地规定了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婚姻注册制来控制人们的自然交配行为。但理性的社会制度在偶发性突如其来的自然属性面前常常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揭穿谎言和骗局,认清真相走出种种困惑和莫明的自卑感、负罪感。以诚实认真、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婚姻、家庭,才会真正搭上全程的幸福快车。所以,很有必要回头学习一下动物的爱情。 自然界里,食肉动物捕食活动中雄性始终处于绝对主力地位,所以强壮的老虎、狮子、甚至狐狸采用的都是一夫多妻制的群居生活。雄性动物在发情季节忙于在不同的配偶之间交配,雌性则理智地更换那些看上去更强壮的雄性去交配产仔。为什么会这样呢?食肉动物都有一块祖宗传下来的相对固定的领地做为食物来源以保证种群的繁衍,他们对领地的爱完全体现在原始的占有欲望上。单靠个体的能力很难做到,群体越大保护的领域才有可能更大。雌性选择强壮的雄性也是为了种群的优胜劣汰。再有种群内部雄性之间如果总是不断爆发争夺交配权的争斗,也会给自身发展带来灭顶之灾的。当狮王年老体衰时,母狮们总是会串通或默默地看着其它雄狮取而代之。失去一只个体对整个种群来讲不算什么,甚至他们会主动抛弃一些劣质的个体。生存方式和自然法则决定它们不可能从一而终。 看似弱小的候鸟,一生一世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生存发展。为了种群的繁衍,它们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领地概念,食物来源是更加广阔的天空。随着季节的变换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寻找食物。一路上危机重重,不少个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尽管如此,相对濒临灭绝的多数食肉动物来讲,鸟类的种群依然是庞大的。长途跋涉靠的是集体的团结和协作,随时随地存在的相互依靠和彼此关爱,配偶间彼此已成手足之情,父系社会的一些重要特色已部分丧失,自然形成了一种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生习惯。因此,田间地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出双入对的鸟儿或是休闲地伫立在高压线上晒太阳或是在枝头跳来跳去欢快地鸣叫着表达爱情。候鸟的爱情是最专一的,一只死去无疑断其赖以生存的手足,另一只往往不能独活。
和动物界相比,人类的强壮重点放在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上。当多数人还在为繁复的家务劳动、培养子女等事务忙得昏天黑地时,少数人已经可以以货币酬劳的方式从中解脱出来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会使人在密切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处于有利地位,尽管传统的性道德仍然是关乎人形象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父系社会的存在,使事实婚姻和性爱渠道多样化形成了一条势不可挡的暗河,波涛汹涌却悄无声息。旧时,吴妈会因为被阿Q看到胳膊寻死觅活,发达国家在中学生中发放避孕工具培养出的杰出人物比我们更多。可见,真正害人的是传统观念带来的心理负担而不是性本身。
人类大多数的所谓“爱情”倒是象圈养的家畜,性食杂物。不必为基本生活费用去拼死拼活,简朴安定是最大追求。它们日常生活被局限于狭窄空间,除非必须很少走出领地寻求食物。虽常为些琐事吵闹、发情期偶有出轨,但配偶相对比较固定,基本尚能按时回圈。除非外力作用它们是不会主动四处出击寻找交配对象的。专一整日厮守在一起的爱情观倒是更符合人类特别是女性对男性的单方面幻想。但对杰出人士来讲就象是到山区旅游,嘴上夸口不断,真让他留下来过平淡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即使长期生活在低层次安定状态的人时刻也在向往斑斓多彩的生活,多数人受阅历和能力的限制只能想想罢了。
如果你年富力强事业有成,有固定的丰厚收入足以支付优裕的生活费用。并放弃继续其它领域的发展,想要一份休闲时的精神享受。那么年龄、相貌可能是你择偶的首选。老夫少妻或小丈夫可能是你最好的结局。但对方永远只是强者的附属品,不可能成为你事业或身体的一部分,他们的喜怒哀乐很难让你有切肤之痛。同时,你必须明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当有一天你失去为他们捕食的能力时,自身能力不足的他们很少有人会改变生活习惯去吃“草”,一定会去寻找新的依靠。不同种群本来就不适合用相同的爱情观来约束自己。只要彼此仍存在责任感,为对方做些力所能及的照顾,这已经是人类高于动物的道德进化了。
比较而言,我最喜欢的是候鸟的爱情。但这需要博大的胸怀,不去为争一城一地的得失而郁郁寡欢。但候鸟需要双方都具备丰富的辨别方向的知识和能力及永无止境的共同追求。随着体力劳动在生产力中绝对地位的退化,候鸟的爱情观会逐步在人类社会中弥漫。如西方很多富足的王子新婚妻子常常是拖儿带女的半老徐娘,而且小家碧玉偏多。国内的富翁恐怕是永远无法理解的。很多白领丽人难找到如意郎君,其实是上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当,已经不再需要依靠雄性生存,怎么能用父系社会的标准去择偶呢?学一学候鸟吧,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展吧。至少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这样愿意强强联合利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的人。
几十年后,当我们满头银发携手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不论路人还是我们自己,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为了明天,抛弃那些骗人的传统观念,向动物学习爱情。寻找自己的另一只候鸟吧。
|
|
|
----------------------------------------------------------- http://spaces.msn.com/members/19811117chenhao
有人说:我在路上,你在路上,他也在路上,只是不知道谁在
谁的路上,自己又在哪条路上.
我曰:无间道!
|
|
|